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孙祁祥:对外开放提高发展质量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我们可以从发展和改革两个方面来看:

开放提高了发展的质量

    通过吸收、利用外资,不仅提高了我国保险业的资本存量,而且大大提升了我国保险业存量资产的质量。截至2003年底,外资公司通过设立独资的分支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参股中资保险公司,形成的保险业资本达106.88亿元。伴随外国资金进入中国的,还有大量能够有效提高资产质量的创造性资源,例如人才、先进技术和经验、技术开发与使用能力、管理能力、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能力等,这些资源对改善我国保险业的资产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开放“倒逼”改革

    开放大大推进了保险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开放消除了保险服务业的贸易壁垒,外资的进入迅速增加了保险业经营主体,而外资公司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者竞相进入,而且给中资公司带来了竞争压力和示范作用。开放的外在力量促进了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旧体制的逐步改革,从而为中国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改革环境。总而言之,广泛的对外开放带来了资本与技术要素的迅速增加,促进了良好的竞争环境的形成,从而有效支撑了中国保险业的增长与发展。“十五”期间,我国的保险密度从2000年的15.9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36.3美元,分别是同期世界水平的3.96%、7.76%;保险深度也从2000年的1.85%上升到2003年的3.33%,分别是同期世界水平的为24.0%和41.73%,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的差距显著缩小。
   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为保险业自身未来的发展以及其他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可控性的开放

    开放过程的可控性避免了外资对国内市场带来过多的负面冲击。入世协议承诺的保险业开放力度较大,但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我国还是守住了一些重要的关口,例如拒绝了外方提出的每年必须开放若干家外资保险公司的要求,而只承诺按审慎原则审批准入。这样,在主动开放的大原则下,监管部门仍然掌握了主要的审批权限,以此方式控制了开放的实际进程。

激发内部活力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条款费率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由此激发了保险企业的经营、创新活力,这些都为中资保险公司利用开放机遇、尽快发展壮大自己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注重引进外资公司的专长经营领域,在开源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例如,2003年我国引入了在养老产品方面有特长的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公司和在农业保险方面有特长的法国安盟保险公司,这类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保险业产品结构的优化。
   在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应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重“数量扩张”,却轻视市场细分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面对强大的外资竞争对手,中资公司的相对优势在于其覆盖广、数量多的经营网点、大规模的营销队伍、前期累积的保单资源和客户资源以及熟悉国内市场等诸多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并不能为中资企业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潜力,不能为客户创造巨大的消费者价值,也并非竞争对手所难以模仿和复制的,也就是说,它并不构成中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对外开放以来,中资企业却大多是在短暂的保护期内,依赖这些简单、短期的竞争优势,在其已有的、雷同的营销渠道和最易触及的客户及险种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以扩大市场规模、占据有利地势。其结果是:各公司险种结构严重趋同,容易被占领的主要市场中竞争激烈,同时市场细分不足,很多保险需求又得不到满足。

应注重技术与人才的造血功能

    重“输血”,轻“造血”。中资保险企业可以通过经验和技术的学习与模仿、对发达市场先进制度、政策和经验的借鉴等途径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单纯地重视“输血”,其结果必然是中资企业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与其外资竞争对手总是存在一个无法逾越的技术差距。中资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要依靠其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但这一点却往往为中资保险企业所轻视。

应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

    重销售经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却轻视服务经验的借鉴。服从于“数量扩张”的经营战略,中资保险公司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可以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实现增长的产品销售和设计等方面,因此,在这些方面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速度和力度都相当高;相反,中资公司在对其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服务方面却着力不足。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中资公司纷纷借鉴个人营销模式,但却将“个人营销”的内涵简单地诠释为利用个人代理人进行产品销售,导致其营销队伍素质普遍低下,忽视或无力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
   综上所述,伴随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保险业要加速发展,就必须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资本(包括人力资本)、技术、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距。对外开放给了中资保险企业借鉴、模仿外资公司的机会,但对中资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先期模仿而培育起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企业。

应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

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已成大势,对于决策者来说,如何在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同时,避免外资对中国保险市场、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已经成为一个首要的课题。中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开放,必须要认真考虑和解决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如何识别和应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滥用市场影响力、防止其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的并购行为以及由此对我国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其次如何正确引导外资进入经营区域。按照入世协议,到2004年底,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将没有地域限制。然而,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我认为外资公司仍然会将业务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相对健全、人均收入较高、“簇群效应”明显的东部地区。因此,如何合理、正确地引导外资进入中西部市场、以缓解区域不平衡的状态,是管理层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三是抵御开放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引入外资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但是开放也会带来风险,由此对中国保险行业的安全、乃至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而抵御上述开放所引致的风险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提升中资保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004-12-10

友情链接   8797威尼斯老品牌  |  8797威尼斯老品牌
版权所有: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8797威尼斯老品牌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