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于小东:企业年金资格认定: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近日企业年金市场最引人关注的新闻就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胡晓义宣布,首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资格评审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入选的40家机构名单将于近期揭晓。首批企业年金资格认定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已经从制度建设走向具体操作。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和紧张的申报、答辩,最终结果即将尘埃落定,参与资格申报的各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的心情自然难以平静。尽管已知40家机构中,包括受托人5家、账户管理人12家、托管人6家、投资管理人17家,但恐怕在得到正式通知之前,心里的一块石头总是不能完全落地。
      由于不同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上的特点,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中可以说是各有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也将凭借这些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能力。资格评审所最终确定的角色定位想必是从各类金融机构的长项出发,同时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平衡。其中保险公司,特别是以保险业为依托的金融集团在资格申请中,应该说是相当有利的。集团下的养老保险公司可以申请受托人的角色,寿险公司是账户管理人的最有利的竞争者之一,而资产管理公司则有机会与基金公司等在投资管理人上展开一搏。特别是受托人,在信托型的模式下是一个关键角色,作为整个企业年金治理结构的原点,它不仅负责企业年金基金当事人的选择与监督,还在缴费、待遇支付、个人账户转移、制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绩效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受托人还可以和其它金融机构形成捆绑式的服务。因此,养老保险公司能够取得受托人的资格很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然而,资格的获取既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更是一个新的旅程的开始。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成为首批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欣喜恐怕只是瞬间的,所更多感受到的将是提高自身经营年金业务的水平的紧迫感和来自市场上的各种压力与挑战。
      保险公司在真正开始企业年金业务后,必须对一些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例如,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还很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内部动力不足,外部激励机制也不健全,市场开拓任务将非常艰巨。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建立企业年金有三个前提条件,即依法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经济效益并不高,能保证连续三年盈利的企业还要少,拖欠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同时,在我国建立起名副其实的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也不多,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一项统计表明,全国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并签订了工资专项协议的企业达13.5万多个,覆盖员工2740万人,占我国企业总量的比例不到8%。因此,尽管企业年金作为员工福利制度对提升企业的形象,吸引人才等有积极作用,有能力并愿意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数量目前毕竟有限。加上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全国性的税收优惠政策,限制了年金市场的发展。显然,规模的做大需要一个过程,即使税收优惠的政策问题解决了,恐怕也不会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一夜之间就膨胀起来,毕竟我们实行的是一种自愿性的年金制度。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年金管理选择了信托型的方式,最突出的好处是有利于风险的控制。然而,由于参与主体多,管理成本势必会比较高。加上整个规模本来就不大,面临着“僧多粥少”的情况,怎样消化这一成本就更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对于经营企业年金业务的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同时,努力做大市场,是大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再如,保险公司对如何创造更好的经营条件和提高经营能力的问题也不能够掉以轻心。以账户管理系统为例,这方面应该说是保险公司的强项。如果说在资格申报的时候,主要目的是通过努力,得到监管部门和评审专家的认可,而在真正运行之后,则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事实上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即使在发达国家,账户管理系统的开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精心的设计、反复的检验、长期的完善。目前许多公司都倾向不从国外进口系统,而通过招标方式由国内的IT公司自己开发,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认为引进系统的成本太高,在业务量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承受;二是认为引进系统本身未必符合中国的情况,仍需要重新调整。应该说这种考虑不无道理。然而,也应该看到,我们毕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由于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规则相对简单,只是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开发出一套系统,而且运转起来似乎问题不大。但是,随着管理规定更加复杂、企业的考虑更加多样化、职工的选择权增加等等,对系统的要求就会提高。因此系统设计必须是功能强大、易于操作、灵活开放和具备可对接性的,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否则由于企业年金的长期性,调整起来成本将很高,未必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资格申请中,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一些中外合资的大型寿险公司相比较而言采取了较为低调的观望态度,看来是认为应该先把水的深浅搞清楚再行事不迟,这从另外一角度对我们也是一个提醒。
      对于获得了资格的保险公司而言,如何扬长避短,综合各方面情况制定现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兼顾的企业年金发展战略,是当前的关键。以下几点应着重给予考虑:第一,在定位明确的基础上要明确自身优势。例如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精算优势、利用其丰富的团体销售经验和能够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的销售队伍,争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对目标市场要进行细分。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往往是不同的,要针对企业的特点设计满足其需要的个性化的年金计划,提供丰富的年金产品;第三,计划本身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客户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调整其内涵与结构,在创新中求发展;第四,寻求最佳的服务模式,例如通过捆绑式服务、战略联盟等减少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第五,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撑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包括实用的账户管理系统、动态的财务核算系统、一体化的IT系统等,为实现高效、准确的年金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总之,能够获得首批企业年金的管理资格,在市场发展中占上先机当然是件好事情,但业务的真正发展是由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激励、计划参与人的市场规模和需求、年金计划提供商和管理人的能力、年金运作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后面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2005-07-27

友情链接   8797威尼斯老品牌  |  8797威尼斯老品牌
版权所有: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8797威尼斯老品牌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