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刘新立:非寿险精算莫再徘徊

    前不久在成都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精算师年会”可说是中国精算业最高级别的盛会,众多该领域知名人士汇聚于此,颇受业界瞩目。
  精算在整个保险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的资产风险和负债风险都越来越复杂,国际上许多保险公司的破产都和资产风险的管理不当直接相关,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配比问题越来越成为保险经营和监管的核心问题,许多国家的监管方式已从设立最低偿付能力指标转变为关注资产负债的配比风险,而这些工作正是精算师首要关注的问题。
  我国精算事业从寿险起步,近年来寿险业的发展逐步超过非寿险业,也和寿险精算制度的初步建立密不可分,以至于许多人一谈到精算,就以为只是寿险精算。实际上,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寿险精算和非寿险精算没有本质的区别,非寿险精算在财险公司中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且在技术上比寿险精算更复杂。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首次提出保险具有三项功能:社会管理、经济补偿、资金融通。而由于我国财险领域狭窄,在大灾大难之中,保险业还不能发挥应有的补偿和社会管理作用。我国的非寿险业要想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建立在非寿险精算的基础上。以水灾风险为例,如果连水灾风险都无法做到一定精度的评估,相应的财产保险和农险产品的设计以及定价就无从谈起。我国目前与水灾风险有关的产品费率是全国统一的,而且和火灾风险相同,如此尴尬的情况就是因为缺乏精算。
  从技术上来说,非寿险精算并没有太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国外已经有了很成熟的体系和方法。参加美国SOA寿险精算考试的学员可以从课程5以后转向非寿险精算课程考试,以获得CAS的会员资格。考过较多英国精算课程的学员可以更快地转向非寿险精算,因为英国精算只是在最后阶段才分专业。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设计中对非寿险方向的认可资格也有考虑,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完成非寿险高级实务课程的设计和考试。
  但是,要在我国建立完善的非寿险精算制度,以下三个方面可能比技术更加困难。
  建立精算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非寿险产品的定价都过于简单和粗放,缺乏科学的风险分类,忽视不同客户群在风险特征和风险水平上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之间风险的现实差异。这使得很多产品的价格和价值相背离,继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与逆选择;保险人在经营管理上较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不法中介机构的炒作与牟取暴利;监管部门难以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管等。这些现象虽然是一些市场行为,但究其原因则是观念问题,现行定价体系导致了经营观念上的“价值缺位”,由此对行业发展产生了基础性的破坏。
  规范职业操守。几年前,精算师这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陌生的,如今它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悄然步入我国的经济生活,并且成为公认的金领职业之一。但随着从业人数的增多,职业道德问题也显现出来。有些人为了精算师的地位和待遇步入这一行业,他们不具备对这一行业的忠诚与热情,行业责任意识淡薄,还有一些从业人员没有经验却自以为是,这些人为因素使得一些精算师没有将产品开发和定价过程建立在对市场的系统认识和切合实际的分析的基础上,这很容易使得市场在应该步入正轨时却偏离了现实。
  培育相关环境。精算在整个保险业中的位置不是孤立的,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这些部分的完善衔接将使得整个保险市场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其中,处于精算“上游”的数据是精算技术得以应用的基础。如农业保险的精算就需要来自气象局、水利部、农业部、民政部、测绘局等多方面的数据,如果这些数据不能共享,很难说农业保险能有长足的发展。
  消费者处于精算的“下游”。虽然从顺序上来说,消费市场的培育并不是精算的前提,但消费者对精算的认可却间接对精算行业起到了促进作用,并进一步促进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这二者之间有潜在的双向互动。这方面有很多案例发人深醒,例如,今年南京市下了暴雨,但因为投保家财险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许多家庭的损失只有自己承担。当然,表面上看这是由于居民保险意识淡薄,但是为什么家财险的保险意识淡薄?我们现在的家财险基本险缺乏细致的精算,居民要想为某种风险取得保障,就必须承担其他很多并不存在的风险费用,既便是他所需要的风险保障,其费用也是一个很粗略的平均数。如果非寿险精算的作用能够在产品中体现出来,对于消费市场的培育就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而消费者在产品中看到了精算的魅力,也会反过来促进保险公司更加重视精算在市场细分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影响,整个市场将在这种双向互动中向前推进。
  因此,对于相对年轻和幼稚的中国非寿险业而言,引入非寿险精算技术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经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是要彻底地解决长期以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基础性问题,实现非寿险经营管理的革命性的转变,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非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容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003-11-05

友情链接   8797威尼斯老品牌  |  8797威尼斯老品牌
版权所有: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8797威尼斯老品牌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