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 伟:中再股改 岁末闪亮一幕 |
本周二,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与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在钓鱼台国宾馆正式挂牌,成为今年中国国有保险公司重组改制这场大戏在岁末的闪亮一幕。
从1996年的“中保再”到1999年的“中国再”,再到2003年的“中再集团”,表面上看仅仅是一家公司名称的变化,而实际上它折射出许多有关中国再保市场开放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的背景光芒。
首先看中国再保市场开放。中再股改的一个重要背景即是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入世之后,在保险领域,再保险市场开放最先,力度最大。一方面,20%的法定分保逐步取消,从2003年起每年降低5个百分点,至2006年法定分保完全取消;另一方面,外国再保险公司纷至沓来,世界三大再保公司从“虎视眈眈”到如愿拿到中国牌照,跟随者仍络绎不绝。这两方面的变化将中再推到一个非改不可的境地,因为一方面,原来法定分保是中再的生命线,中再绝大部分业务都是依靠法定分保,商业分保的比例很小;另一方面,原来中再在中国再保险市场上居于垄断经营地位,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而中国入世之后,中再原先享有的法定分保和垄断经营这两项比较优势就逐步丧失了,面对开放之后完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再毅然决然地迈出了股改的步伐。
其次看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到21世纪,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话题,国有金融机构如何改?往何处去?引人注目同时又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国有保险公司的改革在整个国有金融系统改革中走在了前列,在四大国有银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尚未开始之前,三大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这其实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原因的。其一,保险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对保险业进行国有经济改革试点,即使改革过程出现问题,影响面也不至太大。其二,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国有保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能够对潜在投资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有利于股改工作顺利完成。其三,国家对保险业寄予很高期望,希望通过保险业的试点走出一条对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其他国有金融机构都有借鉴意义的改革之路。正因如此,国有保险公司的股改走在了整个国有金融系统的前列,而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再和人保、中国人寿的股份制改革实际上肩负着比单纯的公司层面改革更深一层的寓意。
经过此次重组改制后的中再集团具有四个明显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股权多元化”。改制后的中再集团既有国有资本,又有民营资本,还有境外资本。第二个特点是“业务多角化”。改制后的中再集团不再是狭义上的再保公司,它包含中再产险、中再寿险和大地产险等子公司,因此改制后中再的业务既包含再保险业务,又包含直接保险业务,今后可能还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第三个特点是“产寿分业化”。原来中再公司的产险部和寿险部改制后成为中再集团下属的独立子公司,分业经营有利于在产寿险再保业务之间建立严格的防火墙,也有利于专业化管理。第四个特点是“框架灵活化”。改制后中再集团所搭建的框架是灵活的,在集团内部可以适时建立新的保险金融子公司,为今后条件成熟时建立现代化金融集团奠定基础。
2003-12-26
|
|
|
|
版权所有: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8797威尼斯老品牌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