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李心愉:风险管控失灵,谁是罪魁祸首?

   十二年前,法国巴林银行因交易员里森的违规操作而倒闭。今年以来,法国兴业银行又因交易员凯维埃尔(Jerome Kerviel)违规买卖欧洲股指期货而陷入财务丑闻泥潭。历史的悲剧竟如此相似!如果说当年由于里森身居要职而使得巴林银行内部制约与风险管控失灵,那么,创建于拿破仑时代、长期扮演着世界衍生品交易领导者角色,国际公认的风险管理最出色的法国兴业银行,竟然被凯维埃尔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权证交易员而拖入财务危机的阴影,却不能不令人质疑:风险管控失灵,究竟谁是罪魁祸首?
   事件回眸
   2005年,凯维埃尔从法兴银行的中台部门调入前台,成为风险套利部门的交易员。在套利操作中,他首先建立一个包括德国DAX指数、英国FTSE指数等主要以欧洲股票市场指数变化为基准的金融工具的投资组合A,同时虚构了另一个投资组合B,制造了A、B组合相互对冲的表象,使得其看似套利实为单边投机所体现出来的风险仅仅是非常低的余值风险。凭借着这种方法,由他所掌管的此类期货交易的账面金额竟高达500亿欧元,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交易员的授权交易额度。直到2008年1月,法兴银行因次贷危机被迫收紧对一家大银行客户的贷款时,才发现凯维埃尔曾盗用该银行客户的账户,做过至少1次最多8次的虚拟交易,造成30亿欧元的亏损。核查部门立即展开紧急调查,骗局终于败露。为了避免投资者出现恐慌,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法兴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包括迅速成立专案调查小组,引入外部审计、向外界公布调查进程、启动55亿欧元连带优先认购股权的资本充实方案、将平仓的交易量控制在10%以下等等。尽管如此,至1月23日强迫平仓,这家作为风险管控典范的国有金融机构仍然因此而损失了64亿欧元的巨款。
   事件透析
   银行的中台部门是管理交易员的机构。在中台五年的工作经验使得凯维埃尔深谙法兴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程序以及步骤,他所采取的一系列舞弊手段之所以能够得逞,得益于法兴银行风险管控系统中的两大盲点:一是系统只监控交易员的净头寸,而不限制套利“单边”交易的总头寸;二是系统只反映欧洲交易所提供的汇总数据,而没有体现细分到每一个交易员的交易头寸数据。不能否认,虽然法兴银行有着非常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却依然存在着制度漏洞,正是这些制度漏洞使得蓄意舞弊有机可乘。
   然而,尽管天网恢恢,疏而有漏,但一个被全世界公认的、非常严密的并经过无数次交易风险洗礼的风险管理系统竟然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法眼紧闭,还是不免令人匪夷所思。事实果非如此。法兴集团针对此案进行的“绿色使命”内部行动调查显示: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法兴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自动针对凯维埃尔的各种交易拉响过75次警报,其中2006年5次,2007年高达67次,而且随着交易量的膨胀,警报日趋频繁,平均每月超过5次以上。这75次警报分别出自包括运营、股权衍生品、柜台交易、中央系统管理等28个部门的11种风险控制系统,其中由运营部门和衍生品交易部门发出的警报最多,高达35次。遗憾的是,监督部门并未对此有所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看来,若要追究酿祸成灾的根源,与其指责法兴银行风险控制系统的漏洞,不如深谴这个老牌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执行力的孱弱。
   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监管部门对凯维埃尔的违规行为视若无睹呢?正如凯维埃尔所供述的:是自己以往高达15亿欧元的盈利业绩!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金融机构高层管理的价值天平越来越倾向于明星交易员的经营业绩,他们无不为交易员的盈利设立了诱人的奖励和提成比例。于是乎,交易员为了功成名就铤而走险,金融巨头们则为了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姑息养奸。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的价值天平主宰着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
   对中国保险业的警示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对于年轻的中国保险业,法国兴业银行危机事件所带来警示是多重的。
首先,法兴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制度建设任重道远,永无止境。制度是由人们制定出来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对于不断发展的实践和蓄意舞弊的人而言,不论多么健全的制度都有可能存在漏洞。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风险管控的制度建设不能一劳永逸,风险管理之弦一刻也不能松懈。
   其次,法兴事件用深刻的教训说明,坚强果断的执行力是风险管控制度效率的根本保证。再完善的制度也要靠人实施,如果监督部门不能履行职责,再先进的风险控制系统和制度都将形同虚设。或许在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风险管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的今天,除了警惕风险管理制度的漏洞外,还需要将更多的精力和关注投入到对风险管控制度的执行力的提高上来。
   最后,法兴事件给我们更重要的启示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险公司的利益价值天平都不可逾越风险控制的安全边界。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能够带来巨额利润,近年来国际上的主要金融机构纷纷跻身于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从事金融冒险活动。正日益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中国金融业,也对推出金融衍生品及其交易市场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虽说保险公司受严格监管暂不允许从事衍生品交易,但保险企业与其他金融企业一样也需要靠追逐利润而获得生存。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金融创新的主体,当保险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丰富的金融创新产品时,利润的诱惑将很容易冲破风险控制的边界。正在加速推进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扩展和保险业的综合经营无疑就是这样的考验。

2008-07-16

友情链接   8797威尼斯老品牌  |  8797威尼斯老品牌
版权所有: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8797威尼斯老品牌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