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 亮:谈点和买股票相关的吧:你将成为头条 |
近期某一天,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头条都是关于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投资翻番股,但细追消息的准确出处,才发现来源不是保监会的公开信息,而是记者从保监会某某密会上的“获悉”。凭借此类“获悉”的新闻,随后各大保险媒体上开始疯传保险资金投资比例可能会上调的新闻,这种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可能就是笔者这篇评论的标题《谈点和买股票相关的吧:你将成为头条》。 2004年底出台的《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未防范公司投资风险,规定:保险机构投资者不得投资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涨幅超过100%的股票。而去年,绩优股涨幅超过100%的比例高达90%以上,保险机构持有的大部分重仓股去年的涨幅都超过了100%,这意味着,如果这部《暂行办法》不做出相应调整,保险公司今年可投资的股票将十分稀少。 自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证券市场限令放开后,保险资金在中国A股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是一个普通股民,打开证券交易软件,经常可以看到诸如“保险资金入市规模、社保资金入市、企业年金入市”等等被股民捧为重大利好的消息。可以说保险资金对过去一年多时间内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资本市场的繁荣也缓解了一些困扰中国保险业多年的大难题,例如利差损问题,投资回报率过低问题,投连险销售不畅问题等等。 但是在获得收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风险。第一、中国目前A股市场股价偏高是不争的事实,这从同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公司的股价上就可以看出。第二、中国保险公司没有真正经历过证券市场的波动。从我国保险资金可以直接入市以来,中国的证券市场就一路飘红,如果再发生一次类似2002年到2004年的长期熊市,中国保险公司是否可以“稳坐钓鱼台”,这恐怕和难预料。第三、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对于中国保险公司来说根本无法克服。由于缺少相关金融工具,加之保险资金的海外投资渠道没有放开,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目前对于中国保险公司来说是无法克服的。 前几天,日内瓦协会的秘书长Liedtke先生来北大做演讲,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1929年美国股市大萧条之前的一天,肯尼迪总统的父亲老肯尼迪在路边找了个孩子给他擦皮鞋,不料这孩子一边擦鞋,一边大谈华尔街的股票投资技巧。预感到形势不对的老肯尼迪第二天就把手里的股票都抛了出去,躲过了一场灾难。他说:“现在,我在中国也有当年老肯尼迪先生同样的感受,我昨天去西单购物,我的翻译告诉我,街头两个女孩一直在争论买什么股票更好。” 美国29股灾、87股灾即将在中国重演吗?答案是肯定不会,因为中国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在不断改善,更多的优质企业跻身A股市场,人民币升值还在继续,但是不容置疑在中国新一轮的全民炒股正在进行,3700点的上证指数随时可能出现深幅调整,市场的波动性、不稳定性是新兴国家证券市场的重要特征。 保险资金投资的监管政策我认为应该继续体现审慎监管原则,同时基于市场变动应不断做出调整。对于保险资金可以投资翻番股这条可能的政策变动,我持谨慎赞同态度。的确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绝大多数股票在过去一年内市值有了大幅提升,限令使得保险投资机构在调仓中出现尴尬,一旦把一些蓝筹股卖掉可能就无法再次买入。但应该看到这种现象是历史性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该行情不会再现。所以我认为监管部门放开此条投资限制,政策效力应该是短期的,未来还是应该恢复该投资限制。对于中国保险公司来说,投资领域的当务之急一是尽快熟悉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监管部门也应该尽快撤除保险资金投资股指期货的政策障碍。股指期货推出后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唯一可以对冲系统风险的投资工具,将有助于中国保险业化解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二是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比例,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投资结构变化的演进中可以看出,在工业化的起飞阶段多数国家的保险业资金流向基础设施建设,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比例较低,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二方面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收益稳定性、支付确定性的要求;三方面对于寿险公司由于产品期限结构较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有利于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应该稳字当头,监管当局应防范保险公司在利益诱惑下的短视行为。针对不同性质和不同资质的保险机构,对其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实行差异化管理。否则今天保险业的头条是买股票,明天的头条也许就是“忍痛割肉”。
2007-04-25
|
|
|
|
版权所有: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8797威尼斯老品牌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