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锁凌燕:化“危”为“机”:再论中国保险业发展

    今年以来,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经济难逃衰退,而在外部需求减弱和自身周期调整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最近,国家正式出台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决定要拿出约4万亿元的真金白银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经济增长点,出手之快、出拳之重,可谓罕见,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

    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的保险业当然无法独善其身。于是有人担忧,这场危机所引发的可能不止是短期的亏损,还有可能会威胁到保险业未来数年的增长势头和赢利能力。的确,当前保险业面临的困难不容忽视。一方面,海内外投资的亏损在拖累其业绩,偿付能力面临严峻挑战,打击投资者和消费者热情;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市场保险业暴露出来的问题、特别是保险巨头AIG因为非保险业务而招致的内忧外患,也让保险业商誉受挫。在这种局面下,对保险业前景产生各种猜想,是再自然不过的。

    但是,可以据此看淡保险业未来发展吗?过去近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为我们完美地诠释了保险业发展的基础:第一,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商业保险需求,保险制度作为一种兼具自我发展和自我协调作用的自我保障机制,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之一,天然是市场经济主体首选的风险管理手段,只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变,保险业发展潜力的最核心基础就不会改变。第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要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趋势不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不变,巨大的风险保障需求转化为现实保险产品购买的促成性条件就不会改变。

    所以,要把握保险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就一定离不开对这些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完整认识。此次政府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如此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首先是发出了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号:政府具有坚定的维护经济增长、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决心和信心。其次,细数十大措施,其核心诉求正是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桩桩件件,既是在为未来更高层次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筑桥铺路,也没有违背市场经济的主旨精神,而且还展示出通过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更优良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活跃市场的强烈愿望。正因为此,我们说,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所依赖的基础仍然是好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时一事轻易地扭转对发展趋势的判断,而是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去期待保险业。

    放眼未来,我们可以多一分从容;着眼现在,我们却不能有丝毫懈怠。当下的关键正是,在度此时艰的同时,需要秉持一种积极的心态,竭尽所能化“危”为“机”。

    总结经验教训,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个学习的良机,是化“危”为“机”的第一个层次。在这场危机中,欧美保险业至少给我们上了这样几课:过度地迷信市场自由、单一地强调行业自律是危险的,我们需要适度稳健、反应灵活的监管制度;保险企业的规模扩张与业务多元化,必须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换句话说,应当有人真正为其行为负责,如果因为股权过度分散而导致对公司管理层的约束失效,由此造成的“内部人”控制很可能会使企业丧失稳健发展的根基。而国内保险公司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的遭遇,也在警示我们,要进入以创新为代表性特征的国际金融市场,必须对交易对手和资产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时刻注意锤炼自己的市场灵敏度。

    主动提升自我,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实现经营模式转换的良机,则是化“危”为“机”的更高一个层次。长期以来,中国的保险业一直没有能够摆脱对保费的崇拜,总是具有强烈的“数量扩张”冲动,但由于专业人才匮乏和经营水平有限,所以总是倾向于采取一种低成本且客观可行的方法,就是强调保险产品的投资储蓄功能,忽视较难被客户所理解的风险保障功能,甚至在销售过程中只向客户提供有利于迅速促成交易的、保险产品的特征信息,这不仅不利于消费者清晰而准确地认识保险的核心功能、培养保险意识,有损行业诚信形象,而且实际上相当于保险业是在放弃自己的风险专业化经营优势――既然客户购买其产品之时的主要目标就是投资,那么,在危机袭来、股民基民纷纷抽身的时候,又怎么能寄望于那些投资型保险产品的购买者、特别是被销售误导了的消费者会不离不弃呢?

    让保险业做好“保障”本业再去追求更进一步的投资储蓄功能,这个导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反复地论证过,大概没有人会在规范性理论的层面上去质疑它,但践行至今却并没有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原因很简单:丰收的果实压弯了枝条,低垂的果子伸手可及,即便摘果子的人多了,也总能争抢得到,无非就是个子矮的少摘点;要费心费力去造梯子摘高处的果,说实话,很多人有些“懒得”。但是,如果年成不太好,原先储备了梯子和已经掌握了造梯技术的那些人便优势立现,而此时去说服大家造梯子、或者发明更先进的登高设备或采摘方法就会容易得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眼下正是促进保险业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品结构的好时机,实在是不容错过。而要抓住并利用好这个时机,保险业必须从关系行业生存根基的角度来对待诚信建设和风险管理核心业务能力的提升。

2008-11-19

友情链接   8797威尼斯老品牌  |  8797威尼斯老品牌
版权所有: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8797威尼斯老品牌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