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祁祥:发展、风险及监管挑战 |
2006年10月16日至21日,国际保险监督官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专家学者共计6 百多人参加了此次大会。据称,这是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会期最长的一次大会。
此次年会的主题为“促进发展与管理风险――保险监管面临的挑战”。围绕这个主题,大会的主会场和各分会场讨论了偿付能力要求和评估、跨境监管、全球监管框架和业界实践、混业监管和金融集团、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保险公司的国际会计标准等保险业12个方面的热门话题。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用“浓缩”了的此次大会的主题“发展、风险及监管挑战”作为我这篇评论文章的标题(稍稍变换了一下视角),这表明我对会议的主题很感兴趣并极为赞同。
发展是国际保险业的主旋律,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保险业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中国的经济在稳步快速发展,如果保险业不加快发展,就不可能承担起它在这个社会上应有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和应尽的责任。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发展可以带来“收益”,但发展也可能带来“风险”。那么,发展会有什么样的风险?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如何控制风险、管理风险,以保证保险业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应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从中国来看,应当说,整个保险行业有着强烈的快速发展的理由和冲动。撇开保险业基于“大数定理”运作的经营特点不说,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也使得我国的保险业有很强的发展冲动。首先,由“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决定,我国产生了许多新的风险源,由此导致社会从各个方面都对保险业提出了很大的需求。而与此同时,国内保险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的“弱小性”都给保险业“加快发展”提出了必要性方面的支撑。其次,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及经营规则上的一些“缺陷”,导致公司十分青睐由保费规模所决定的“市场份额”;而迫于竞争的压力,保险公司也会经常以激烈的“杀价”方式来承接业务,或者经营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由此获取帐面上保费的快速增长,这种情况在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前期表现得非常突出。但经营保险的人都知道,保费的实质是一种“负债”,保费越多,“负债”则越大。如果公司不计成本地盲目扩张发展,保费规模可能是增长了,但保费所“对应”的风险状况也非常之高,由此,公司的盈利就会受到损害并可能进而危及公司的偿付能力。
常理而言,“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是有风险的,但盲目加快发展也是有风险的。据A.M Best 对1969-1998年期间破产公司的统计,有20%的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就是因为盲目高速发展。这说明快速发展是有客观条件要求的。我曾经分析指出,中国保险业目前的发展面临“人才陷阱”、“投资陷阱”和“制度陷阱”等障碍,如果不能克服这些障碍,则会形成保险业的“发展悖论”,即发展速度越快,风险将会越大,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上述结论表明,暂时的快速发展并不等于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后者对保险这样一个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先“取”(收取保费)后“予”(给付保险金),“取”和“予”之间的“时滞”长则可达几十年的一个行业来说,如果保险业不能保证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将会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特性呢?历史经验和现实都表明,除了加强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和科学创新的“内功”之外,来自保险机构外部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而监管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认为,保险监管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确保保险行业长期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使得这个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获取自己的正当利益。无疑,这个“最终目标”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中间目标”来达到的,它们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监管需要校正“合成谬误”。亚当.斯密说,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一只“看不见的手”也在促使社会福利的增进与提高,这是在“颂扬”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力量。但与此同时,我们在现实中也可以经常看到每个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大家都会受损的“合成谬误”现象。因此,作为监管部门,应当有手段和能力来校正这种“合成谬误”,使各公司不会在恶性竞争中各自受损;使消费者不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受骗;使整个行业不会在保费增长的同时丧失偿付能力。其二,监管需要确认保险公司“能够管理多大规模的风险”,而不是“希望承担多大规模的风险”。“能够管理多大规模的风险”和“希望承担多大规模的风险”是两个虽有联系但却不同的问题。如果保险公司承保了超过其能够管理的风险规模(包括再保险及其他的风险转移手段),那将给公司带来很大的风险。其三,监管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发展的“速度”问题。行业不发展有风险,发展过速也会有风险。我在想,保险监管部门是否可以设计出一种“指标”,像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来调节资金供求并由此调节宏观经济一样,来掌控保险业的正常发展速度,以确保整个行业能够长期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达到上述几个“中间目标”无疑是需要手段、需要能力、需要智慧的。我认为,这些方面也同时构成了对保险监管的挑战。以上是我参加国际保险监管官协会以后由大会主题而偶发的一些感想,很不成熟,写出来就教于同仁。
2006-10-25
|
|
|
|
版权所有: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8797威尼斯老品牌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