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 胡晓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围绕劳动保险制度为核心建立制度架构。第二阶段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社会保险制度应运而生。而本世纪初,以十六大为标志进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城乡统筹、全面覆盖为特征。
回顾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以下五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首先,我国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框架,包括新农保、新农合、医疗救助、低保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健全。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大病保险为代表的第二支柱不断发展。其次,我国社会保险覆盖人口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当今覆盖人口最多的体系。能够在短短二十年内建成这一规模是前所未有的。第三,我国社会保险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第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人社部管理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66400亿,累计结余76000亿,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五,我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深入社区、村镇。在全国联网社会保险数据库中包含14亿人的数据。社会保障卡发行超过11亿张,逐步实现即时结算、异地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惊人成就,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在14亿人口的大国能够实现这样的成就,必定有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也有我国独特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首先,成功得益于坚定的政治决心。有关社会保障的党的文件的论述,对于社会保障的地位和定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理念也不断提升。十九大从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的愿景的高度提出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成就是政府高层的坚定意愿与执行层的追求卓越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次,成功得益于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策略。地广人多、百事待举是我国的客观条件,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国以问题为导向,先急后缓,抓住各阶段发展的重点,解决突出问题。从无到有,逐项建立制度;从小到大,覆盖率逐步提高;从低到高,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发展的同时,逐步推进顶层设计和法律框架。
第三,成功得益于妥善应对危机。社会经济的动荡危机也常常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超常发展。内在原因在于危机时期人们对于公平、正义,以及基本生活保障的渴望更加强烈。我国稳妥度过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把握机会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成功得益于与世界同行的发展眼光。改革是前进的动力,而开放拓展了眼界。我们从计划经济体系时期单纯学习苏联模式,到改革开放以来,以更加包容的眼光观察世界,逐步跳出计划经济的局限。而这一时期,国际上社会保障也在发生变化,从智利模式的兴起、瑞典个人账户私人养老金的模式的形成、美国医改方案的反复、社会保障管理从分散向统一的整合,到新技术的运用,我们观察得更加广泛而深刻,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深度。
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到2035年之前,社会保障建设的十项任务可概括为“公平可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高位整合、让钱生钱、三足鼎立、虑近谋远、坚守红线、依法施政”。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政府、产业界、学界、社会组织成员等多方共同合作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