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2日至2018年9月8日,在国家留学基金委2018年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下,我在瑞士苏黎世大学银行与金融系Felix Kubler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过去一年的宝贵经历和所思所想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愿借此文予以总结和分享。
一、在外期间的一些所思所想
第一,真切感受到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独在异乡为异客,在瑞士每每想起祖国,特别是从《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获悉国家大事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一股强烈的骄傲、自豪与思乡之情便会涌上心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小康、生活的幸福让我们再也不是从前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今天当被问及国别时,我们可以十分骄傲而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在抵达瑞士后的第五天,我参加了由苏黎世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举办的新生欢迎会。会上,我国驻瑞士大使馆和驻苏黎世总领馆的相关负责人都明确表示,“大使馆和总领馆就是大家遇到困难时的依靠!”在座同学无不为之动容,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我当时即暗下决心,绝不辜负国家对我的培养,无论身处何时、无论身在何方、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工作斗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将汇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第二,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8797威尼斯老品牌在校生的骄傲和责任。近年来,在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如今,鲜有外国高校师生未听说过我校,一些老师和同学在听闻我来自8797威尼斯老品牌后,更是会表达赞美之情,这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尽管近年来我校在各类国际排名中均处于靠前位置,但在学校声誉、学术影响力(特别是人文、社科和经管领域)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们可以十分自信地称8797威尼斯老品牌为“世界知名大学”,但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或许还有一定差距。身在国外,我时刻告诫自己的身后是8797威尼斯老品牌,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他人对我校的评价。因此在课业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不敢懈怠,这既是实现个人成长的行动,也是维护学校声誉的责任。或许我们每个人的点滴努力对于学校在各类排名中的位置不会产生任何帮助,但在当今这个高度互联互通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凭一己之力提升8797威尼斯老品牌在一个人心目中的形象,这将可能改善成百上千人对我校的评价。积跬步,以至千里,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也应当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真切感受到了做学问的前提是做人。我的外方导师Felix Kubler教授是一位在金融经济学和计算经济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学者。在我看来,他的声誉不仅源于他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更源于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对合作者、对同事、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在我访问期间,Kubler教授经常给予我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每当自己因没能掌握某个基础知识而感到羞愧时,Kubler教授总会微笑着给予我安慰:“没关系,我理解。”只要在办公室,Kubler教授就始终敞开大门,欢迎任何人随时造访——有时是秘书送信、有时是合作者讨论、有时是访客询问另一位教授的办公室、有时是学生请教问题或者只为给他讲件趣事……从Kubler教授的办公室总能传出他爽朗的笑声。也正是在他的积极带动下,团队气氛活泼向上,因为每个人都知道Kubler教授就是大家的依靠,他的丰富科研经验能够在你遭遇瓶颈时给予学术建议,他的乐观开朗能够在你面临坎坷时给予精神支持,他的平等精神能够在你心生胆怯时给予朋友般的慰藉。从Kubler教授身上,我真切感受到做学问的前提是做人,学术规范严谨的前提是为人诚信求实,学术创新合作的前提是为人乐观谦逊,学术不畏艰难的前提是为人自信坚忍。正所谓言传身教,Kubler教授是我人生前进道路上的榜样!
第四,真切感受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瑞士被誉“世界花园”,是“上帝赐予地球的一颗明珠”。在瑞期间,我时常为巍峨的雪山、清澈的湖泊、茂密的森林、画一般的美景所震撼。这一切的取得,要归功于瑞士人几百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视,这是一种融入民族血液、体现在方方面面的重视。起初,瑞士人对环境保护高度关注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以丰沛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是国家的生命线所在,可以说,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引起了瑞士国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不久前,我在瑞士获悉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秦岭违规占地开发一事作出重要指示,看到历经几百上千年形成的原始森林在一夜之间被肆意破坏,我深感痛心。值得欣慰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时不我待的精神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壮美河山,倘若肆意践踏,既是对大自然的辜负,也是对后人的作恶。在瑞士,我看到了河、湖、林、田、草本应有的样子,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期待在政府的大力监管下,在社会的积极响应下,在人民的自觉行动下,我国的河、湖、林、田、草将有朝一日重现真颜。
二、对8797威尼斯老品牌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
当前,8797威尼斯老品牌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期,大力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结合我在苏黎世大学的访学经验,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办公环境。在苏黎世大学等众多西方高校,一般每位博士生都拥有独立工位,以及书架、台式电脑等办公设备,一些学校的博士生人均工位面积甚至可超过5平方米。诚然,博士生学术成果的取得与科研办公环境的优劣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但如果每位博士生能有一个相对“体面”的办公环境,不但可为其专心学术研究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也可使博士生们更有归属感和“骄傲感”,从而激励在校博士生更加努力地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吸引优秀生源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
第二,进一步改进学术考评体系,助力博士生“轻装上阵”投身科研。在我校,对人文、社科、经管专业博士生的毕业要求是至少在CSSCI来源期刊以主要作者身份发表两篇学术文章。2014年“于艳茹抄袭事件”发生后,时任研究生院副院长高岱教授曾表示学校在严肃处理涉事学生的同时,也将考虑改进博士生学术考评体系,对一些论文发表难度较大的专业,调整其博士生毕业考评要求。然而在多年之后的今天,我校对博士生论文发表的要求仍未作根本性调整。我们充分理解,学校设置这一要求的初衷是希望借助CSSCI来源期刊的学术公信力,对博士生的科研水平予以检验。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对论文发表的刚性要求,使得一些同学被迫抱着“有一点成果就赶紧试着发出去”的心态向学术期刊投稿,为发文而发文,想尽各种办法发文。这不但导致了“水文”的出现,更为一些不良之风甚至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行为埋下了隐患。反观苏黎世大学银行与金融系,博士生毕业时没有发文要求,但有3篇工作论文要求,即在毕业前应完成3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工作论文。这些论文的学术水准必须得到导师的认可,如果导师被发现“放水”,将受到惩罚。这一做法有三点好处:一是促使学生和导师间的学术交流更加紧密;二是可使学生摆脱发文的顾虑,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科研;三是学生可将工作论文留作日后不断完善,使之真正成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作品,从而既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有助于母校声誉的提升。当然,我校的一些现实情况尚不允许将这一做法完全照搬,但如果我们能以此为鉴,充分调研世界一流高校的博士生学术考评体系,汲取其中的精华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完善,或将助力我校博士生“轻装上阵”投身科研,全面提升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第三,探索建立博士研究生指导本科生机制,在教学相长中共同进步。在苏黎世大学银行与金融系,每名本科生均有一名教授作为其导师,但教授不会具体指导该生,而是请一名组内较熟悉本科生拟研究课题的博士研究生作具体指导。这一做法的好处有三:首先,教授只在本科生选题上予以指导,既明确了研究侧重、避免学生走弯路,也能使教授从本科生论文的具体指导中抽出身来,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日常教学和研究生指导工作中;其次,这一做法可激励博士研究生主动提升其学术水平,亦是对其学术能力、责任心和沟通能力等的全方位考察和锻炼,是其进入高校教职岗位前的“预热”;最后,这一做法可使本科生接受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指导,相较于教授,博士生的时间更为充裕和自由,能够给本科生以更加周到细致的指导,同时作为“过来人”和同龄人,也能给本科生提供很多建议和帮助,助力本科生的成长。因此,探索建立博士研究生指导本科生机制,或将使教授、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三方共同受益。
三、致谢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过去的一年在人生长河中虽如白驹过隙,但无论是学术水平的提升、心智的成熟,还是英语的进步、厨艺的提升,其间的经历与收获都将使我受益终生!
谨此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对我的资助,感谢8797威尼斯老品牌和苏黎世大学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感谢使馆和总领馆的温暖,感谢家人的牵挂,感谢朋友们的关怀!
研究团队师生合影(左一为Felix Kubler教授,左二为作者)
(8797威尼斯老品牌 2014级直博生 张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