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简介
赵煦风
8797威尼斯老品牌2023届博士毕业生。指导老师为8797威尼斯老品牌刘怡教授。其博士学位论文《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评估与优化》被评为2023年8797威尼斯老品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导师简介
刘怡,8797威尼斯老品牌教授,财政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税收地区间分享、政府支出绩效评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任国务院参事,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财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财政学会副会长。
论文简介
转移支付在多层级政府国家财政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我国转移支付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运行至关重要。虽然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在建立后的近30年间确实缩小了地区间财力差距,但同样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转移支付制度存在效率上的扭曲:一是转移支付导致了地方政府过高的支出,二是转移支付存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地方政府有改变自身支出水平的激励,三是转移支付政策未考虑公共支出产生的地区间外部性问题。
其次,转移支付在地区间均等化的力度上仍存在不足,地区间转移支付和公共支出水平仍然差距明显。通过对我国2016-2019年县级财政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本文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人均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人均公共支出“双低”的水平,地区间差距较大,不少中、西部、东北等地区县级政府对转移支付依赖程度较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导致了过度的公共支出,且其对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较少,导致地方政府更多选择生产性支出而非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转移支付在这一时间段内确实部分弥补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但对不平等的边际减少作用较小。其核心原因是中央政府采取了对特殊地区给予更多政策倾斜的策略,使得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之间获得的转移支付水平差异较大,而对部分地区的转移支付支持力度不足,从而使得不平等程度难以进一步降低。
在现实分析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理论模型对转移支付的优化进行分析。模型中,地方政府具有一维的异质性(例如收入水平的异质性),且该异质性不能被中央所观测。地方公共支出还具有全国层面的外部性。通过设计委托代理机制,本文证明中央政府可以在无法观测到地方收入水平时,将转移支付定义在公共支出水平上进行资金拨付。本文发现,最优边际转移支付取决于四个核心因素:地方公共支出的弹性、公共支出的地区间分布、转移支付的再分配影响以及公共支出外部性的影响。利用县级政府财政数据,本文对最优转移支付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显示最优边际转移支付呈现U型。相比于现实转移支付政策,最优转移支付要求对低支出水平地区给予更多转移支付倾斜,对于高支出水平地区减少其转移支付水平。外部性的存在推高了边际最优转移支付水平,并且使得公共支出最高或最低的地区其边际转移支付不为0。在四个影响因素中,地区间再分配项在数值结果上是决定最优转移支付政策最为重要的因素。
利用扰动法,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转移支付政策改革的福利效应,给出了转移支付发生微小变动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行为、效用水平、中央支出预算的变化。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从现有的转移支付政策向理论最优的转移支付政策转型,将会带来相当于人均消费约12%的提升的福利改进,这意味着转移支付政策改革具有相当的社会福利价值。
最后,本文将基准模型拓展到地方政府具有收入水平与公共支出偏好双重异质性的情形下的最优转移支付。其中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中央政府无法观测到两种异质性,仅能够通过对公共支出的观察拨付资金的混合转移支付;二是中央能够观测到地方偏好,并对不同偏好地区给予不同转移支付政策的分离转移支付。我国现实的转移支付政策本质上是综合采用了上述两种方式。最优混合转移支付同样由四个因素决定:公共支出的加权平均弹性、公共支出的地区间无条件分布、转移支付再分配项与收入效应以及外部性的全局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本文在东、中、西部存在公共支出偏好差异性和地区收入差异性的情形下讨论如何设计最优混合和分离转移支付。最优混合转移支付的结果显示,应调整现有转移支付对西部部分地区给予过高政策倾斜的现状,对中、西部的中、低公共支出地区给予更多转移支付支持。其中,地区间再分配因素与公共支出的地区间分布都对最优混合转移支付政策有重要影响。最优分离转移支付的结果则反映了我国全国层面的累进性转移支付主要源于东、中、西部之间的巨大政策差异。东部地区最优分离转移支付要求提高对低公共支出地区的政策支持,采用累退的转移支付政策。中、西部地区相比于现实政策则应该提高低公共支出地区转移支付累进性,降低高公共支出地区累进性,保障公共支出的有效性。
供稿:教务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