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18年9月末,保险行业持有二级市场股票余额达1.17万亿元,是股票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持有银行存款达2.28万亿元,是银行中长期信贷的重要资金供给方;配置各类债券5.52万亿元,是债券市场的第三大机构投资者;投资各类基金超过8900亿元,是公募基金市场的最大机构投资者之一。上述数据表明,保险业作为传统的长期资金提供者,正积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建设作用。
机构调研是机构投资者前往上市公司总部所在地或者工厂开展调研的一种形式。在调研中,机构能够接触到被调研公司的管理层和雇员,通过口头访谈,就关心的问题,深入提问,以了解第一手资料。同时,机构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企业的运营生产,获得一些年报中所没有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掌握公司的运营现状、前景和风险隐患。按证监会要求,在机构调研中公司要安排高管接待,调研内容要及时公开披露。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保险类机构(社保基金、保险公司)是重要的调研发起者。笔者手工收集、整理了2009-2016年调研的数据,根据统计,保险类机构共发起调研6648次,涉及上市公司1177家,调研最多的前十大行业依次是计算机通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气机械、房地产、医药制造、零售、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汽车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可以看出,保险类机构关注高新技术行业和重要的工业企业,发挥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从保险类机构调研问答的内容看,笔者发现关于公司的具体业务、定位及竞争优势、销售情况、投资、盈余、融资以及合规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可见险资调研涉及公司经营发展的各个方面。
笔者举两个险资调研的例子,进一步阐明调研的意义。2018年7月6日安邦资产等17家机构前往北京市海淀区鑫泰大厦,对上市公司三聚环保进行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以安邦资产为代表的机构就公司的股权结构、技术发展和业务状态等问题向董事长林屹、总经理林科发问。具体问题包括“钌基氨合成技术和MCT悬浮床技术的技术推广市场空间有多大”、“现在市场上很关注生物质的应用,三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保证最终盈利”等等。2019年3月20日,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机构前往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实地调研。公司负责人首先介绍了公司2018年年度经营情况,并且重点告知了公司2019到2020年的重大项目的落实情况。随后以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为代表的投资机构就公司的收入增长情况、盈利能力和合同履约情况进行了发问。具体问题包括“丙烷脱氢装置能产生多少氢气”、“公司颜料中间体的收入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公司是否与现代和三星签订了造船合约”等。以上两个调研的案例表明,险资机构在调研所关注的都是与公司业务密切相关的问题,发挥了机构投资者的外部监督作用。
笔者认为,险资通过开展调研,可以发挥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建设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保险机构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调研活动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并购绩效等,而非被动地“用脚投票”;第二,保险机构通过调研来关注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方向,并通过促进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来引领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拉动技术升级;第三,险资调研可以极大地降低公司内部和外的信息不对称。实地调研使机构投资者不仅能接触到公司实体运营,还能与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中层经理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这将有效提高投资者对于公司生产流程、生产能力、资产利用情况、企业文化乃至员工素质的认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近年的实证研究成果也都进一步说明了实地调研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过程,能够有效降低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第四,险资作为传统的长期投资者,通过调研可以将资金匹配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为企业创新提供充足的资本。理论上,融资约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瓶颈,险资调研搭起了直接融资创新的桥梁。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将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得投资者有信心容忍公司短期的创新投资失败、为了获得创新长期的回报承受当前较低的股票回报率,最终实现了认可创新的价值并鼓励企业创新的结果。
相比于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有着更强的股权管理的动力和信息加工能力,因此对管理层经营行为有着很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需要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因而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但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有了更便捷更有效的监督途径,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我们高兴的看到,险资通过调研,正积极地发挥自身作为机构投资者建设资本市场的应有作用,通过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扮演好实体经济长期资金提供者、金融市场和民生建设“稳定器”的角色。
转载自 《中国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647期, 2019年5月 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