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网络搜寻强度提高一个标准差,会引起出口关系的出口概率上升3.1%、存活概率上升3.0%、出口额上升36.5%。
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信息传播对于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市场信息搜寻、双边出口关系构建和维持,成为影响企业国际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市场信息传递和双边关系的传递媒介和重要载体,网络在国际贸易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网络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移民网络、企业所在城市的产业网络、互联网网络等,这些网络都可以成为外部网络,对于企业出口行为均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任何企业都是置于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外部网络对企业的影响当然非常重要,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及时调整相关经营策略。
不过,外部网络对于企业而言是完全外生的,企业只能去适应,却基本无法改变,如果只对外部网络进行讨论,可能无法更为准确地预测企业行为。相对而言,企业自生的网络则是以外部网络为基础、企业行为为依托构建的网络,将外部网络和企业行为结合起来,这个网络预期能对企业行为做出更好的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我们讨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对于企业出口行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企业自生贸易网络
作为一项比较有原创性的研究,我们首先对企业自生贸易网络的概念做简要探讨。区别于各类外部网络,企业自生贸易网络分布是企业依靠自身已有出口经验,通过已建立出口关系向外进行信息搜寻的网络系统。假设在中国有一家企业下一期要向美国出口产品,并假设企业本期已经向加拿大、意大利和巴西三个市场有出口行为。企业为了能够实现下一期向美国市场进行出口,可以进行两类市场搜寻工作:一方面企业能够从中国本地向美国市场进行直接搜寻(这是传统引力模型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能够以本期出口市场(加拿大、意大利和巴西)为网络节点,向美国市场进行搜寻(这是我们试图从贸易网络视角拓展引力模型框架研究的问题)。企业已有出口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成为企业进行信息搜寻的重要跳板,构成企业自生贸易网络的主要框架。
可以看出,这一贸易网络区别于各类外部网络,是由企业自身出口经验结合外部网络构成的。我们将企业通过本期各出口市场进行的搜寻过程整合为“异国”搜寻,作为反映企业自生贸易网络效应的主要渠道。传统引力模型研究中,只考虑中国与美国的实际地理距离,而扩展分析框架中,同时考虑企业自生网络形成的“异国”以及相应的“异国”与美国的虚拟地理距离。
简单来说,“朋友的朋友也是自己的朋友”,这是企业自生贸易网络的核心概念。在企业的出口市场搜寻中,不但直接搜索目的市场,也通过现有贸易网络(朋友网络)搜寻目的市场,从而提高搜寻效率,促进贸易发展。
以这一思想为基础,构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指标以及相应的虚拟地理距离等指标体系,扩展标准引力模型分析框架,研究贸易网络对企业出口行为(出口关系的扩展边界扩张、存活概率、集约边界扩张等)的影响。
我们发现,引入自生贸易网络及相应“虚拟距离”后,引力模型能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更好的解释力。网络搜寻强度提高一个标准差,会引起出口关系的出口概率上升3.1%、存活概率上升3.0%、出口额上升36.5%;企业自生网络对应的“虚拟距离”比物理距离有更强的解释力,尤其在跨年度动态影响方面,实际地理距离影响越来越小,而虚拟地理距离影响越来越大。
此外,机制分析表明,贸易网络通过信息传播等渠道促进企业出口,这种影响随着虚拟地理距离衰减,且与目的市场的制度质量有着替代关系,目的市场更差的制度环境会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精力经营贸易网络,以实现出口扩张。同时,我们也发现,贸易网络对于出口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产品异质性,对于差异程度越大的产品,贸易网络的影响就越大。
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理解贸易网络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首先,从全球生产与贸易的布局来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全球贸易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但很快又恢复增长。现有研究主要从金融冲击等角度进行解释,认为金融冲击使得出口企业的融资条件恶化,资金链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生产行为。主流解释并没有从贸易本身来理解这次危机。我们认为,危机的冲击使得不同层面的网络被打断,而网络的重构需要时间,各国应对措施也差异甚大,这导致全球贸易格局的变迁。此外,企业网络会影响出口行为,而全球不同国家之间经贸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现有网络的强度和质量,从而影响企业出口行为和整体对外贸易发展。比如,加拿大和美国贸易协定的变迁会影响到企业通过加拿大的出口网络向美国拓展市场的成效。
其次,如果立足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可以从竞争中性产业政策视角进行讨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所有制、地区等维度)在不同时期的出口扩张中有不尽相同的表现,贸易网络在其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我们认为,贸易网络能够促进出口发展,而网络构建需要时间,当面临外部冲击时,不同性质(是否竞争中性)的产业政策对于不同行业、同一行业内的不同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产业政策的竞争中性会影响到企业之间是否具有平等竞争地位,一旦在非公平竞争条件下被迫中断贸易网络甚至退出市场,再次进入时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重新构建网络,使得在后续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产业政策的竞争中性非常重要,其影响不但体现为短期效益,也会通过打断企业贸易网络对企业、产业产生长期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已经取得很大发展,面临结构优化现有的“量”、亟待提升“质”的转折点。在此背景下,我们希望从贸易网络的角度出发,结合对全球经贸关系、产业政策竞争中性、本地产业网络的分析,以扎实的基础研究为依托,提炼相关政策含义,为建立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原载《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