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3日,8797威尼斯老品牌和《经济科学》编辑部举办第二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本届论坛设立了由“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和引领理论创新”、“经济学期刊如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经济学期刊如何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期刊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四个主题组成的圆桌论坛(云端对话)。
“经济学期刊如何推动中外学术交流”的圆桌论坛
“经济学期刊如何推动中外学术交流”的圆桌论坛由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副院长秦雪征主持。China & World Economy执行主编冯晓明、《经济学动态》常务副主编胡家勇、《制度经济学研究》主编黄少安、《审计研究》主编姜江华、《南开经济研究》主编李坤望、《财经研究》副主编兼社长陆蓉、《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主任王燕梅、《改革》执行总编辑文丰安等嘉宾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秦雪征主持
冯晓明发言
冯晓明指出,国内英文期刊在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一方面,相比于一般性国际期刊,国内期刊应持续、稳定地聚焦中国经济,讲好中国故事,把本土学者关于中国经济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现给世界。另一方面,相比于中文经济学期刊,英文期刊应重视培养国内外学者融合的优质作者群,搭建高质量平台,引导学者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选题展开互动交流。
胡家勇发言
胡家勇结合办刊经验分享了三点体会。其一,经济学期刊应在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其二,经济学期刊要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许多“真问题”,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政府与市场关系等问题,仍具有广泛的研究空间。其三,经济学期刊要重视对外传播学术信息,规范中英文摘要的写作。
黄少安发言
黄少安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学期刊在推动中外学术交流方面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如中文期刊存在语言障碍;英文期刊稿源不足,国内学术评价体系认可度不高;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倾向等。从经济学研究的长远发展来看,学术期刊应坚持“变”与“不变”,鼓励学术命题和观点的变化、创新,同时坚守初心,支持学者研究真问题、做真学术,不做追风者和鼓风机。
姜江华发言
姜江华认为,经济学期刊推动中外学术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走出西方主流话语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期刊是学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仅要继续推动完善期刊审校标准,改进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范式,还应在持续聚焦经济学理论前沿和实践创新、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李坤望发言
李坤望指出,中国经济学期刊的发展与经济实践的发展是同向同行的,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目标和挑战。在中外学术交流方面,国内经济学期刊最初以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主,致力于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经济学期刊面临的新目标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内经济学期刊应在借鉴国外办刊经验、加强集团化合作、开放办刊等方面不断努力。
陆蓉发言
陆蓉结合办刊特色提出了推动中外学术交流的三点思考。一是“引进来”,即把国外规范的学术研究范式引进来,引导国内外学者共同参与课题申报和论文发表。二是“走出去”,即通过特设专栏、邀请领域内资深学者等方式,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把中国原创的经济学理论介绍出去。三是“架平台”,即架设国内外学界共同竞技的平台,在比较中产生鉴别,进而相互促进,提升国内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王燕梅发言
王燕梅强调,促进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发表和传播,是学术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所关注的实践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在世界视野下的中国,是发挥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所产生的理论创新不仅要用于指导中国实践,还要彰显世界价值。经济学期刊应通过加强选题策划、组织学术会议、提升选稿和编校质量等方式,催生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世界价值的学术成果。
文丰安发言
文丰安就推动经济学期刊的国际化提出了几点设想。第一,差异化地推进期刊的国际化进程,鼓励有条件的期刊率先走出去;第二,瞄准国际前沿,邀请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国际学者加入审稿和编辑团队;第三,与国际同行合作,举办学术活动,拓展交流渠道;第四,与高校合作举办交流研讨会;第五,优化评价体系,引导国内经济学期刊提升国际化水平。
供稿单位: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供稿人:毕悦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