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华楠(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风险与法律合规部)
2017年10月25日下午,8797威尼斯老品牌专硕课程“中国保险市场专题”本学期第一次讲座在8797威尼斯老品牌302会议室举行。来自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风险与法律合规部的侯华楠先生以“相互保险在中国本土化的几个问题——视域融合与路径选择”为主题,全面介绍了相互保险的发展历史与其在中国的实践经验。讲座由锁凌燕副教授主持。
首先,侯华楠先生梳理了相互保险的发展历史,对相互保险在萌芽期、成长期、快速发展期、阵痛期和平稳期这五个阶段中的市场特征、标志性事件和代表性主体等做了详细的阐述。随后,他就保险、相互保险和商业保险组织等基础概念进行解释与说明。在此基础上,他将相互保险组织与合作社、交互保险社、伊斯兰保险、自保公司、相互社(互助社)等主体进行比较与辨析。
(图一:侯华楠先生演讲中)
之后,侯华楠先生分别从资金路径、治理基础、盈余分配、经营模式、发展意识和监管环境等方面对相互保险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资金路径方面,他指出目前我国对相互保险组织经营期间内资本(后续运营资金)筹集形式、出资主体、出资人权益、偿还条件等均无明确规定,实践中监管部门基本按照初始运营资金的要求执行;而在治理基础上,他认为相互保险社设立目的本身并没有资本集合的要求,但同时各国法律制度上均有设立之初最低资本限制、承担责任时会员以交纳保费为限的规定,显然也具有部分资合的属性;对于盈余分配,如何确定其金额并设置公平合理的条件,将盈余分配给适格的会员是当前仍需探索的一大难题;对于经营模式,他介绍了单纯保险业务模式、代理人模式及混合模式三种模式;他指出相互保险在我国自上而下的推动与自下而上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在监管环境方面,他强调相互保险在本土落地的过程中已经面临着经营区域如何突破、产品设计有何特色、关联交易方如何认定、分支机构如何设立等现实问题,监管政策的明朗也有助于相互保险社明确自己的发展思路。
报告之后,侯华楠先生还就相互保险的其他相关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和讨论,其观点和分析令同学们受益良多。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廖戈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