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6
今年七月以来,一系列新政的公布使得“大资管”时代到来的信号愈加明晰。保监会在
7月16日
出台的《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赋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资产管理人的权利,这使保险、券商、基金三种投资管理人从此可以“同台竞技”。8月底至9月初出台的数项新政中,保险资管首次被明文规定可以受托管理保险业以外的资金,并开立证券账户。另一方面,九家非保险类投资管理机构也获得险资管理资格。一系列的《办法》和《通知》打通了保险同证券、基金之间的“脉络”,实现资金的双向互通。一个更加开放的资产管理市场已经轮廓渐显。
观察这一系列的变化,笔者一方面感叹于资产管理市场风起云涌的创新和发展,另外一方面却不禁疑惑:在“大资管”时代来临之际,为什么人们对基金和券商如何争取险资管理资格、推进其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讨论不绝于耳,而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借此东风提升其经营能力的议论却微乎其微呢?
近年来,券商的传统经纪业务收入占比明显下降,转移利润重心势在必行。我国券商的资管业务收入占比平均约10%,远低于高盛、大摩等国际著名投行30%的平均水平,也无法发挥出对其他类型业务的带动作用。券商对提升资管业务的规模和水平有着迫切的要求,预期获利丰厚的险资资管业务也就成为它们的必争之地。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是大型保险公司成立的资管公司在此番改革中显得“反应迟钝”,一方面缘于它们依托于自己的寿险或者产险公司,目前并不惧怕“无资可管”——某大型保险公司的高管对媒体表示“还没有想过把资产委托给其他投资管理人”;另一方面,获取保险业之外的资产管理受托权或许还处于空中楼阁的阶段,新政出台而细则未现,使得保险资管公司无法将可能的受托管理资产具体化,这似乎也成为其目前迟迟不能提出具体行动举措的客观原因。
那么,是不是依靠“肥水不流外人田”和被动等待政策推动就可以保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上来看,它本质上是资产管理机构,必然会在资管新政出台之后与其他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展开竞争。美国和欧洲经验都表明,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竞争潮流之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依靠其优秀的投资能力管理保险资金和其它各类资金,或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保险资金被全权委托到保险业外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代为管理。顶尖的资产管理机构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只占不到三成,几乎没有保险资管公司可以主要依靠管理保险资金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由此可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毫无疑问将被券商、基金推向竞争前台,“视而不见”与“守株待兔”都不应成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选择的策略。笔者认为,现阶段保险资管公司至少应当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或做好充足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竞争浪潮。
第一,明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对主业资金的保值增值支持保险业的发展,实现保险业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的功能,是保险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仍将在险资的保值增值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政策趋势之下,也不应再局限于在保险行业内进行封闭运作,应当向规模更大、业务范围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公司发展,成为能够独立与其他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竞争的公司。
第二,分散股权,增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独立性。在较早成立的九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集团及其子公司股权占比均在80%以上,最高达到99.5%,仅3家公司引入外部股东或境外机构投资者。如此高的股权集中度难免造成委托人干预过度,令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公司”这一独立经济主体的独立性和决策科学性被削弱,几乎成为集团下属资产管理部门,其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化运作模式受到干扰,也就更容易对集团的资金产生依赖。如果能够在现有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及未来可能成立的公司中适当提高股权的分散程度,可能可以提高公司决策的独立性和市场化程度。
第三,练好内功,提升资金管理水平。随着监管机构对险资投资渠道的放开,保险资金逐步由虚拟经济领域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这些新型业务可以使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实现资本市场与非资本市场产品的有效组合。与此同时,新业务普遍具有技术复杂的特点,无论投资管理方式或是风险控制手段都与传统业务不同,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提出了新挑战,要求其具备更强的投资能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来实现化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支持保险产品创新等目标。此外,还应当根据不同机构委托人对不同资产管理的要求,提供个性化投资管理服务。例如对于非保险资金的受托管理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可能并不是其主要的投资原则,寻求较高风险水平下的高收益才是其目标。对于这一类资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受托人应当制定适合其风险和收益要求的资金运作方案。
第四,增强人才储备。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公司所需人才需要具备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投资管理的技术,并且能够将这两种技术同保险主业的产品开发技术进行融合,这实际上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较而言,当前证券和基金行业对上述人才具有更高的吸引力。除了薪酬以外,更加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也是这些人才选择券商基金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需要与市场进一步接轨,更好地吸引人才和发展人才。
转载于《中国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370期,201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