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进口,尤其是智能和高端设备的进口,有利于促进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提高,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举行。进博会是世界罕见的完全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一般来说,大部分国家更倾向于向外推销本国产品(出口),而非向内推销外国产品(进口),原因之一是考虑到进口可能对本国企业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那么,进口对本国企业主要是负面影响吗?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分析进口对本国企业的影响,可以把进口商品按用途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直接送达消费者的最终消费品。
第二类是企业用于当期生产的中间品,例如原材料和零部件。
第三类是企业长期用于生产的资本品,例如机器和设备。
一般认为有较大竞争压力的是进口的最终消费品。然而,从数据看,进口的大部分产品其实是企业用于生产的中间品和资本品,而非最终消费品。以2016年数据为例,全球进口总额中,61%为中间品,17%为资本品,剩下22%为最终消费品。在中国,2016年进口的最终消费品仅占7%。因此,来自进口的最终消费品的竞争压力占比其实很小。
进口中间品和资本品对本国生产企业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一方面,进口的中间品可以增加进口企业的中间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进口的资本品不仅能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往往带有高新技术。
另一方面,进口中间品和资本品也会对本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产生竞争压力。因此,其综合影响是一个需实证检验的问题。基于不同国家的资料,大量文献的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和资本品能够显著提高进口企业的生产率,同时通过“优胜劣汰”提高非进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
我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专门比较了进口资本品和中间品对进口企业的不同影响。
首先,基于中国2000年至2006年数据,我们观察到三个基本规律。
第一,几乎所有企业进口的资本品总金额都比中间品的少。
其次,相对于仅进口中间品的企业,进口资本品的企业不但生产率更高,生产规模更大,其进行研发的可能性也更高。
第三,与进口中间品相比,进口资本品后,企业更有可能开展研发,其生产率和规模的增长速度也更快。
我们进一步将进口中间品和资本品对进口企业的影响分为三部分。
第一是当期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进口资本品和中间品均能在当期显著提高企业的产出。背后的机制包括种类增加、质量上升和成本下降。同时,进口资本品和中间品有明显的相互促进效果。
第二是长期影响。我们发现只有进口资本品有较强的长期生产率促进效果。背后的机制可能包括员工培训增加、机器设备蕴含的高新技术溢出等。
第三是研发诱导效应。只有进口资本品有较明显的促进企业开展研发的效果。
总体而言,虽然资本品进口额仅占生产要素进口总额的六分之一,但其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占总生产要素进口的50%以上。虽然资本品和中间品的进口都会对企业生产率产生直接影响,但资本品进口还具有较强的长期效果和研发诱导效应。在进口带来的生产率增长中,有25%来自于长期效果和研发诱导效应。从投资效率看,进口1美元中间品平均带来2.2美元的额外收入,而进口1美元资本品平均带来13美元的额外收入。
我们的研究对于国家贸易开放和关税自由化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含义。由于进口资本品和中间品带来的企业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其对应的进口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也存在不同。举例而言,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资本品和中间品的关税均大幅下降,其中资本品关税下降更多。我们的模拟结果显示,从2002年至2006年,关税下降使得中国进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提高约1.5%。其中,82%来源于平均关税率下降所得,18%则由关税结构变化(即资本品关税下降大于中间品)带来。因此,总体关税下降固然重要,关税结构的调整同样值得重视。
综上所述,扩大进口,尤其是智能和高端设备的进口,有利于促进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提高,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原载《第一财经日报•北大国际经济观察》2019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