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IPRCC)、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ODI)和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CHEDS)共同举办的“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发展作用研讨会”于2011年4月7日在北京共济国际酒店召开。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徐晖先生、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副主任John Young先生、8797威尼斯老品牌发展经济学系主任、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民权教授分别致开幕辞。来自世界银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英国国际发展部、中国国际扶贫中心、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就“中国对非投资的基本情况”、“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非洲的贫困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宏观经济问题”等议题,围绕“促进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作用的发挥”这一主旨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在“中国对非投资的基本情况”议题中,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燕女士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毛小菁女士分别做了题为“中国:非洲资本的来源”和“中国对非投资:历史的视角”的发言。发言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对非投资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对非投资概况以及中国对非投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体而言,从最初中国对非的经济援助到现在中国在非投资的快速增长,显示了中非经济合作的良好发展前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在市场多样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建立外国援助合作基金、投资与贸易促进中心、实行贷款减让等措施加强了对非的经济援助与合作。2000年以后,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进一步促进了中非发展基金、中非经贸合作区、以及对非中小企业特别贷款等的创立,这无疑对中国在非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国在非投资有几个突出特点:(1)增长速度快。200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为4.9亿美元,而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增长到93.3亿美元;(2)分布范围广。截止2009年底,中国有2000个投资企业分布在非洲的49个国家;(3)投资领域丰富。涉及采矿、制造、建筑、金融、商务服务、批发零售业等;(4)投资方式多以合资为主。但目前中国在非投资的独资企业在逐步增多;(5)投资主体虽然趋于多元化,但仍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
对于未来中国对非投资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风大浪急、水深有鱼”的描述可谓十分恰当。虽然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着非洲当局政治偶有波动、非洲国家对在非投资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质疑、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行为差异的冲突等影响,但权衡利弊,非洲国家丰富的自然与劳动力资源、广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中非之间可能的产业承接转移,仍然为中国对非投资勾勒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的议题中,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研究员Milford Bateman博士首先做了题为“外国直接投资对当地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经验”的发言。发言着重强调了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地方经济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成绩背后的经验启示。Bateman博士认为,中国利用外资卓有成效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发展型政府(Local Developmental State)”。Bateman博士选取了利用外资发展地方经济的两个典型案例,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他认为前者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建立了金融与技术支持于一体的地方政治经济体制,在有效服务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技术与经济溢出效应的发挥,带动了地方的经济繁荣。与此相反,北京汽车集团的失败教训则正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型政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以促进外资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对于如何借鉴中国的经验,使得中国对非投资能够充分带动非洲当地的经济发展,Bateman博士认为非洲国家的意愿,以及中国政府与企业对帮助非洲国家建立适宜的“发展型政府”将至关重要。
在此议题中,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教授,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王磊博士从城市化的角度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FDI)也做了深入的分析。王磊博士主要从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体系出发,认为中国大量引进FDI与中国地方政府在谋求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财政短缺不无关联,其中1996年以来中国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与1996年以来中国引进外资数额的持续增长之间的相互对应便是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有力印证。王磊博士认为虽然FDI对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FDI不能过分的依赖,要将FDI融入到本地的生产体系,最终通过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推及中国对非的投资,可见探究非洲引资的动因,加强中国在非投资对非洲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非洲的贫困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宏观经济问题”议题中,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研究员Karen Ellis 女士以“非洲商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为题做了发言。Ellis 女士认为,中国对非投资为非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资金,创造了就业,促进了非洲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进一步强化了非洲国家的商业谈判地位,但同时中国对非投资也对非洲的商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劳动力的流入、企业和商品的竞争、租金的管理、协商合作的能力等等。在谈及非洲商业发展可能面临的机遇时,Ellis 女士着重阐述了FDI与低碳创新之间的关系。她认为利用中国的投资来发展非洲的低碳产业对于非洲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像非洲这样的低收入国家,如何借鉴中国利用外资进行低碳创新的经验,促进低碳创新对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减贫、获得新能源等作用的发挥,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李小云教授围绕“中国在非投资的挑战”这一主题也做了深入的交流。李小云教授认为中国与非洲国家不同的经济体制与文化背景下所造就的企业行为之间的差异是中国在非投资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首席技术顾问Salehuddin Ahmed先生、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总协调程恩江先生与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研究员Milford Bateman博士分别就会议的三个子议题进行了评论。John Young先生、刘民权教授、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王小林处长、与会学者还就“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发展作用”的未来可行研究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大跨步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本国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与外国直接投资并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借鉴中国利用外资的经验来促进中国对非投资作用的发挥,意义不甚明显。但是多数学者的观点仍然认为,中国在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方面成绩斐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学习和借鉴。(王丽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