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晚,8797威尼斯老品牌金融学系开设的金融专硕课程《金融市场与机构实务》邀请了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王建冬先生主讲“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体系与落地实践”专题。王一鸣教授在线上课堂中主持了本场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王建冬先生讲述了数据要素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制度体系和重点任务四大方面的内容,结合国际国内视角、结合理论和实践,系统地介绍了数据要素的特征、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描绘了一幅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全景图。
首先,王建冬先生指出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发展热点,将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他结合介绍我国相关战略和政策,围绕“数字经济中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核心问题,深入浅出地叙述总结了数字经济的特征,让选课学生通过相关内容更好把握国家发展的方向。在理论基础方面,他介绍了数据要素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从人类认知革命的历史演进出发,说明了数据作为要素的演进发展与价值,数据作为要素的重大历史、政治、理论、现实意义以及广阔发展空间。
随后,他基于目前的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讲解了数据要素市场化落地实践的过程和环节重点。在制度体系方面,他指出体系建立的五大难点,即“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推动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数据要素的产业化、培育多元主体参与数据流通生态体系等数据要素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环节重点。如以“隐私计算”这一新兴业态举例,通过“可用不可见”的原则保障安全性、通过“可控可计量”的原则保障了资产形态,让学生得以理解各方面底层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度配套成为数据要素化的条件。最后,王建冬先生还分享了诸多关于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未来展望,并与在线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以下节选部分选课学生热议:
在本次课程之前,我从未想过数据能够和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并肩成为活跃的、重要的生产要素,但是本节课的老师详细的讲述了数据是什么、数据的分层是怎样的、数据应当如何变成一项资产、如何能够真正的进场交易、如何为实体经济做出贡献等等,用十分全面、细致的讲述为我们揭开了数字资产的神秘面纱。王老师认为,虚拟经济的存在必须是为了实体经济而服务的,数据资产也是一样,它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具备很强的独特性,与有形要素(如土地、劳动)相比,数据资产是无形的、可复制的、易于传播的,权属十分繁杂,涉及多类主体;与资本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有非标准性、非均质化等特点,不具备可等分化的能力;与技术要素相比,数据要素不具备独创性、法定性,不必然是智力劳动成果,因此想要充分的建设、完善数据资本的要素市场,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可以从已有的要素市场借鉴经验,但是照搬照抄是绝对不可行的。王老师也为数据资本要素市场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看法,比如数据资产三权分置框架、借鉴券商经验,建立“交易所-数商”分离制度、三次收益分配制度等等,都令我延伸了自己的知识面,开拓了视野。
——选课学生 刘玥妍
老师解答了我许多过往的疑惑,也破除了众多的偏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数据的权属问题。老师以使用打车app产生归乘客、司机和互联网公司所共有的数据为例,说明数据是不同于资本的、可以实现多方共享的产权,其中正隐含着共同富裕的意义。对于数据交易,我曾经的理解仅仅局限于数字本身,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数据有一级——原始数据交易和二级——数据之上的衍生产品的交易,通过将数据进行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数据市场的空间将十分庞大,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也将在经济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刷新了我的认识。
——选课学生 庄子梦
老师强调了数据要素的产业化,在数据利益分配明确的基础上,数据要素的生产、加工、经营、使用将面临产业化的新目标,也是落地实践的重要一环。数字经济是当代经济的发展重点也是关键点,得益于老师的讲授,我能对数字经济有更深的认知并知晓其发展阶段,在充实前沿经济问题思考的同时增加未来职业的判断。
——选课学生 黄君仪
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对数据要素认识论的变化历程。从“IT生产率悖论”阶段到“信息有效论”阶段再到“数据价值论”阶段,数据的重要性和人们对数据要素的认识都在呈现螺旋上升。在当今环境,无论是数据提供方、数据商、交易中介还是数据需求方,都需要更加通畅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数据要素流通生态体系。与其他生产要素相近,数据要素也有自己的一二级体系。一级市场解决要素市场化问题,二级市场则解决流通高效化问题。
——选课学生 张耕涛
老师提到未来数据要素市场可能会催生很多新行业新岗位,如数据资产评估师、数据保代、数据信托与数据资源规划等,我们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在新的市场需求里完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组合,抓住数字时代的就业与价值创造机遇。
——选课学生 王树硕
讲座内容涉及计算机、法学与经济金融的交叉,正巧我的另一门课程国际金融与货币政策的结课论文计划写相关内容,听了王老师对于交叉前言内容细致的讲解,让我备受启发。我最感兴趣的是制度和重点任务的理论基础部分,王老师将其概括为“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数据要素的“方法论”即数据的四层分类法:一级市场的原生数据、脱敏数据,二级市场的模型化数据、人工智能化数据。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层次的角度,对不同开发利用层次的数据要素产品形态、权属流转、价值分配、流通治理、优化配置等展开研究。王老师还形象地叙述了数据要素化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第二次飞跃是从数据资产到数据资本的流通交易,这些新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选课学生 董怡君
【主讲人简介】
王建冬,毕业于8797威尼斯老品牌,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兼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首批国家发改委“发改英才”入选者。主要从事数据要素定价、宏观经济大数据分析等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宏观经济大数据分析》《迈向数字经济: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大数据时代公共政策评估的变革:理论、方法与实践》《数字中国:重塑新时代全球竞争力》《政府网站分析与优化:大数据创造公共价值》,参编著作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视角下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15FTQ001),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软科学研究项目“数据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基础理论和制度体系研究”“人工智能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我国政策选择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应用研究”,主持或参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国家公共数据开放网站、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和建设,参与多部国家级政策文件和规划的编制起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