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让大家仿佛重回“非典”。客观来看,2003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爆发过多次重大疫情,H1N1流感病毒、中东MERS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巴西寨卡病毒,中国在疫情防治能力上的提高有目共睹。由于近二十年来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本次疫情不幸地爆发在人口聚集、交通中枢的武汉,因此传染速度显著快于“非典”。在历次疫情防治中,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几点作为本次疫情未来治理的启示:
首先,中国历史上重大疫情的防治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动员能力。曾有灾荒历史学者感慨我国自古以来灾害之多,世界罕有。而回看历次疫情防治,中央政府的动员能力对于疫情的防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我们今天对于疫情的防治能力是前所未及的。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的应对虽不完美,但是各地政府后续的动员反应十分迅速,对于武汉的支援力度也很大,这确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但更重要的是,此次疫情处理中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如何能够真正提高国家现代化治理水平,需要我们事后深刻反思,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在疫情迅速蔓延之际,放弃短暂的经济考量全力应对危机是正确的抉择。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需要对疫情把控的成本收益进行权衡。如何正确引导社会经济重回正轨?我们需要在国家层面,依靠专家们的集体智慧,在充分讨论中做出正确、理性的决策,引导和支持企业恢复生产,重新争取民众的理解和信任。
再次,要注重灾后对于弱势群体的帮扶。历史上的弱势群体是底层百姓,在现代经济中则还要包括中小企业和务工群体。相比于2003年非典时期,当今电子商务、外卖、物流的兴起倒是提升了餐饮等服务业些许抗风险的能力,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中仍损失惨重。一旦这些中小企业破产,将会影响大批就业人员。我们注意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已经迅速出台相关政策和提供贷款支持相关企业。不过,政府机构只能出台宏观政策,各行各业不同的问题解决还依赖于基层组织。如何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等基层组织在特殊时期的实际作用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最后,普及医疗知识,提高医护人员保障迫在眉睫。在钟南山院士的大力呼吁下,中老年群体才“不情愿”地放弃了走亲访友的习俗、一条“尚未确认疗效”的消息导致双黄连抢购一空等事件都让我们深感医疗常识普及工作亟待加强。
另一方面,疫情面前,我们再次被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但社会此前却屡屡发生医患纠纷。为打消医疗人员的后顾之忧和调动积极性,我们有必要尽快落实提高医护人员保障的相关举措。
供稿 | 张越
美编 | 豆荚
责编 | 阿布、禾禾、奥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