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全国人民,虽不能握手拥抱给予彼此力量,亿万人民的心却在此刻紧紧相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个人都在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北大经院学者们也在积极行动,为战胜“疫情”,筑牢经济基础,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深入探讨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对策。
这次疫情虽然与SARS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2019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了21.6个百分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绝对优势产业。如果这次疫情不能在短时间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它将会对我国的服务业造成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就业的吸纳能力极强的第三产业受到冲击后对就业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其次,从全球分工水平来看,2003年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全球分工的规模还有限,随着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我国不但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到全球价值分工体系之中,而且正发挥着联结全球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桥梁枢纽作用。这次疫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势必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从爆发时间来看,SARS是在当年3-4月份爆发,并没有对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这次肺炎在春节假期爆发,各地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延工,这便打乱了各企业生产部署,特别是一些现金流短缺的中小企业,在资金短缺、供应链断裂和合同违约等一系列影响下,将直接面临着倒闭等风险。
在全力对抗疫情共克时艰之时,一定要未雨绸缪,化疫情为经济转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治理能力。
(1)考虑经济体系前所未有的深度分工性,要从系统角度思考疫情中和疫情后经济恢复工作。
(2)考虑目前全球经济体系的巨大的相互依存性和关联性,做好进出口企业的支持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3)考虑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等对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的现实情况,从稳定就业和繁荣经济的大局出发,尽快出台相应政策,稳住中小企业等,共克时艰。
(4)化疫情为转机,疫情的爆发也是对过往生产、消费方式的一次检验,希望能够在对冲疫情影响过程中,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生产、消费模式。
近期,国内外许多专业机构和人士就疫情的经济做了不少分析和测算,绝大多数分析都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短期的,中国完全可以承受这种影响和冲击。这种分析是客观中肯的,完全同意。本人认为,一旦疫情稳定、消退,被压抑的需求将会带来投资、生产和消费的报复性反弹。
然而,在疫情的稳定和消退前,中国经济还不得不承受暂时的困难和冲击,一些受影响严重中小企业可能会陷入歇业、破产状态,而一些底层劳动者也可能面临生活各方面的压力而陷入困境。这场灾难,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全民应当共同承担,共克时艰。对某些群体、个体的不可承受之重,如果由大家共同分担则不难度过。具体到短期经济冲击,我认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共同承担疫情带来的损失,是保障经济大局稳定、保障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
政府适时减税、降费,贴息、救济,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企业若想维持下去在疫情过去后迅速恢复生机,各利益相关方(老板、员工、房屋业主、供货方和其他企业成本相关方)等均应做出牺牲,共同承担损失;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对于许多企业和个人具有决定性影响,应采取降息、展期、增贷等措施加以帮助;个体在灾难面前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经济代价,而未受到疫情直接冲击的个体,特别是社会的富裕阶层,量己所能捐款捐物,则是对经济和社会的直接贡献。
8797威尼斯老品牌
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教授
一般来讲,春节两个星期消费量占全年消费量的8%左右,节日及仪式性消费占其中的三分之一。据此测算,春节期间,消费积压的商业库存约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60%的库存将来能够逐渐消化,大约有4000亿元人民币的库存将成为社会净损失。如果算上防疫性生产和消费增加,两相抵消下来,短期(45天内)疫情给2020年中国GDP造成的伤害不会超过0.4%。
从长期来看,如果像2003年“非典”疫情那样是一次性冲击伤害,则对中国经济的总量损失在长期可以统计性忽略。按照此次疫情持续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果以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为疫情全面控制标志日, 将这部分损失摊开到未来300多天中去,净损失也大概就是10%左右。此次疫情对部分经济的直接影响,比如说季节性旅游城市三亚等,是非常大的。但在统计上,整体经济的损失程度要远远小于直接影响行业和直接影响城市的统计损失。
与“非典”相比,此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一是正值春节,中国北方农业正处于休业期,部分工业企业在春节期间也会休息或减产;二是疫情持续时间更短。疫情持续时间越短,对经济造成的长期伤害越小。在当前严密的防范措施下,此次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预计更短,另一方面是人们对疫情及时有效防护。如果加上互联网线上经济的强劲增长,预计此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约在0.2%-0.4%之间。
当前疫情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表现来看与2003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有相似之处,但现在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跟2003年大不相同。首先,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次,产业结构不同。其三,国际环境不同。其四,债务环境不同。其五,疫情不完全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将遇到较大的负面冲击。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损失较大,且基本上不可能在后续季度中得到弥补。第二产业虽然也会受到冲击,但在后续季度可以通过加快进度来弥补。第一产业也会受到负面冲击,但由于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较小,所以对经济的总体影响应该不会太大,但由于第一产业涉及食品生产,所以可能对CPI的上涨率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总体来说,今年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滞胀”现象。
这是今年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今年经济运行的具体走势主要取决于疫情治理的情况。
目前我们首先要应对的就是给中小企业纾困。应该承认,目前的情况下完全由任何一方承担损失都不合理,也承担不起,应该由企业、劳动者、房东、银行、投资者、政府等各方共同分担。因此,应该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延期,同时缓付甚至减付利息;进一步减税,并缓缴、减缴社保费用;劳资协商给工人降薪;设法减免房租;出资人尽量补充流动性资金;企业承担剩余的损失。
疫情过去后,第一、二产业应该能够快速恢复,并弥补前期的损失。由于对疫情传染的恐惧犹在,聚集性服务消费仍将恢复缓慢,第三产业的恢复应该会比较慢。所以,疫情过去后经济恢复的重点应该在第一、二产业。今年的经济增长应该主要靠这两个产业,第三产业以稳为主、以确保疫情不反复为主。
为了加快经济恢复,尤其是加快第一、二产业的恢复,建议政府采取更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在货币政策方面,应该充实流动性,并以较大幅度降息,建议先降息0.25个百分点,然后根据经济形势决定后续政策。在直接融资方面,进一步放松对直接融资的限制和对非法集资的认定,放松对企业在海外发行债券的限制。
在财政政策方面,首先是减税;其次是降低社保费率;第三是加大财政扩张的力度,在基本建设、教育、研究开发、文化方面,要加大投入。
在市场环境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放松管制,激活市场活力,调动一切积极性发展经济。首先,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很高,这本身就是消费需求,而且是优质消费需求,因此,鼓励生育就是扩大消费。其次,放松各行各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各行各业。第三,加快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实行所有制中性,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享受平等待遇。第四,在农村实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投资。第五,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加快落实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而且可能会拖累整个全球经济。
第二,受此次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投资、消费和出口有可能大幅下降。
第三,国际收支有可能提前由原来的顺差转入全面逆差;外汇储备的减少以及外汇供求格局的趋紧有可能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四,为控制疫情所采取的多种措施,有可能带来运输成本上升、生产要素流动受阻、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违约率上升、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等一系列不利影响。
第五,上市公司基本面恶化使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撑减弱,使本来就疲弱不堪的市场雪上加霜。
第六,通货膨胀压力有可能加大,人们的生活成本可能会因此上升。
面对疫情,我们必须有勇气承认现实,接受挑战,不畏困难,共克时艰,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战胜疫情。
从供给侧看,疫情导致了以下负向冲击:1、湖北仍以抗击疫情为主;国内产业链的湖北布局会暂时受阻;2、工人返程受防疫措施影响;3、物流速度变慢阻碍原材料运送。上述冲击中,2、3应尽量避免。尤其是口罩或防护服生产企业要尽快保证工人顺利返工和原材料运输通畅。为此,政府应尽快稳定湖北以外省份的经济秩序、保障人和物的顺利流动;才能提供湖北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
从需求侧看,服务业必然受到极大冲击。尤其是餐饮、娱乐、零售等行业。这些行业中小企业多,现金流脆弱,抵御风险的能力弱;故而政府要做到有针对性地救助服务业和中小企业,以稳定就业。在财政政策方面要真金白银的减少企业租金和社保压力。货币政策要精确滴灌,帮助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下一场帮助企业的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