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12月16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8797威尼斯老品牌院长论坛”暨“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在8797威尼斯老品牌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00余所院校的52位校长和262位院长出席论坛。论坛分为开幕式、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主旨演讲、圆桌论坛、中国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和平行分论坛等环节。以下是教育部经济学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8797威尼斯老品牌原院长刘伟教授在16日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刘伟作主旨演讲
尊敬的辜胜阻副主席、建堂常委、董志勇副校长,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老师们和全国各高校经济学界的同事们:
大家早上好!在此,我特别祝贺今天获得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的获得者,无论是成就奖还是青年奖,都是值得庆祝的佳绩。
我今天来主要是就本次大会的主题“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简要发言,并请教于大家。我的发言将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构建“中国经济学”要顺应历史规律,即其提出的历史实践背景。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历史规律,才能够应运而生。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人们通常不会讲“中国数学”或者“美国数学”,因为自然科学的知识和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但是社会科学却有深刻的民族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它总是源于特定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历史实践,并带有鲜明的民族印迹。举例来说,早期的法国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英国的古典经济学,19世纪中期的德国历史学派、国民经济学,还有20世纪美国的主流经济学,这些学派不仅在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都带有其民族的深刻历史色彩。
还记得“中国经济学”这个名词或者这个范畴最初被提出的时候,曾遭到质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学理问题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不应当用国别加以界定。我曾经思考过,为什么历史上别的国家曾以本民族的标签对经济学做出界定,中国就不行呢?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学理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曾经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程度落后,没有赢得全世界普遍的尊重,所以才引发了上述质疑。然而在历史上,任何一种以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为基础,对人类文明的形态不断给予拓展的历史实践,其背后的理论概括一定会在思想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的探索,我们创造了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现代化建设、摆脱贫困方面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崭新的历史性贡献。在这个实践背景基础上,“中国经济学”这样的学科范畴和体系,就有了相应的历史根据。所以说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学体系能否建立、命题能否提出,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即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不是提供了这种可能,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正是这种可能性和需求的迫切性,催化着中国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建构中国经济学要遵循学术发展规律,即其内在的科学规律。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一个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过程,科学本身有它内在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特别强调了自主知识体系和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以及话语体系的内在联系。总书记指出,自主知识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基础,如果没有它,其他体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是学科建设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任务。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工作在于深挖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这要求我们从这些历史实践中精准识别和理解最关键的问题: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国家面临了哪些特有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对我国具有独特的意义,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那么,我们是如何应对并克服这些挑战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任务是将这些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并提升至学术层面,使其成为我们学术探索和理论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谈论一门学科的时候,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关键在于识别和界定该学科特有的范畴。如果你发现这些范畴实际上属于其他学科,那么这门学科很难被认为是独立的。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也分为不同的课程和领域。每个课程或学科领域里,都应该明确属于该学科的核心问题和基本问题。我们需要将这些问题概括为何种概念,以及理论上如何将它们提升为真正的学术范畴,这是最要紧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著作《资本论》,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里的经济学范畴,绝大部分并非马克思本人所创,而是来源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如商品、货币、价格、市场、金融等概念。顾海良教授研究梳理发现,马克思独立创造的经济学范畴数量并不多,大约只有几十个,且都属于广义范畴。我印象最深的有劳动二重性、劳动力商品、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绝对地租与相对地租、生产价格以及剩余价值等。这些概念是以往的经济学里没有的,是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以往的经济学和思想史深刻检讨从而提出的新概念。尽管数量不多,但为完成经济学的革命提供了根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构建这些范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大厦,最后导出马克思要论证的基本观点。因此,这些范畴的重要性和提炼的难度是巨大的。
我们经常讨论各种中国特有的经验,比如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并分享许多关于中国的故事。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故事和经验中,哪些可以被提炼成为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范畴?这正是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时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否被视为一个新的经济学范畴?在思想史上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再比如说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不仅是一次实践,极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而且有着极为深刻的经济理论思想性。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此,我们需要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出那些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理论,并将它们上升为学术范畴。接着,我们应分析这些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根据这种思想逻辑,构建相应的话语体系。这可能正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要求。因此,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时,我们需要遵循学术科学发展的规律,这既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性,也要求我们具有继承性。构建新体系不是割断与以往的一切人类知识的联系,而恰恰是在透彻了解它的基础上进行的。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深入洞察并熟悉了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列宁也强调,马克思在各领域的研究,包括数学,都非常深入。正是由于这种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继承,马克思才能进行科学的批判,避免了批判的盲目性。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不仅需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人类所有经济学知识的有益成分,还应深入挖掘并利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我们需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我们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好,才是真正的遵循学术规律,开展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总之,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有它的规律,要扎根实践,落脚于实践。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建构过程中要有对以往知识的继承,继承基础上要有深刻的批判,要有本民族对世界的借鉴。在此基础上,我们应以本民族的智慧影响并贡献于世界文明的发展,而不是走向封闭或割断与历史的联系。这种开放与继承的态度,可能是社会学科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性要求。
第三,经济学人才培养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即正确的世界观和扎实的学术能力的统一。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前不久讲了两次关于经济学特点问题的课。许多学生询问我,未来我们学经济学是不是就是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这反映出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我向他们解释,当前讨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主要集中在该学科的建设和研究上。它与经济学人才的培养确实相关,但两者并不相同。经济学人才培养最终的落脚点是扎根中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现代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育人,关键是提高经济学分析的能力,用真本事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从这个角度出发,至少有三方面的工作需要推动:
第一,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尤其是课程、教材建设等。现在正在加紧推动一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很多在座的专家都参与了教育部推动的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该系列的第二批教材建设已在酝酿之中。没有好的教材就没有好的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就没有好的专业建设,也就无从培养人才。
第二,充分深入地了解当代西方和世界的经济学知识,特别是吸收它的有益成分。这种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要改变世界观。世界观教育将通过思政课课程思政和实践教育等多方面来进行。从知识培养的角度来看,即使是批判西方经济学,也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它,并准确地把握其内容。因此,总书记特别强调,应当借鉴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忘记祖宗,不能忘记服务于国家建设的目标。如果不了解或断章取义,批判将是苍白无力的。列宁曾指出,最没有力量的批判做法,就是把对方的观点显然荒谬化,尔后加以批判。所以一定要系统地了解已有的经济学知识。但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应当十分明确,即以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应当包括西方经济学这部分课程,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批判性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
第三,扎实的基础和分析工具能力训练。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工具性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例如,会计、统计学,以及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智能技术相关课程,如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方法,以及语言和写作技巧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社会历史、人文素质等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并且是非常耗时的。
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系列课程的训练,也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当代西方和国外的经济学理论。同时,还需要进行扎实的经济分析工具的使用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基础训练。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正确而又科学的结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出有情怀、有担当、有民族责任感,能够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同时有本领、有能力的经济学人才。今天下午这里就要召开中国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在寻找怎样的人才,以确保他们能够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
谢谢大家!
论坛合影
美编:初夏
责编:郝小楠、杨怀佳、度量、雨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