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云
(8797威尼斯老品牌金融学系教授、国务院参事)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下称《决定》)已把原则讲的很清楚。单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说,市场和政府的主次定位是明确的。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逐步健全过程之中,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所必需的某些法规和环境还有待制定、培育和完善。在现阶段,讨论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时,还很难把二者分开来说,这时候,市场和政府又表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这里所提出的这个观点和下面做的解释,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国务院制定的化解政策和措施顺利实施,也密切关联。
1、要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决定》明确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政府发挥什么作用呢?《决定》也写的很清楚,“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持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其一是建设统一开放、门类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企业得以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益得到保障,商品和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其二是保护公平竞争,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其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获得预期效果,这类改革要针对我国现行体制的一些弊端进行。以利率市场化为例,现行利率政策对优化信贷配置、降低不良贷款、化解债务风险的作用有限,一些企业、地方政府的借债弹性很低,上届政府借债下届还、借新债还旧债,有的企业赖债不还,有的甚至借时就不打算还等等,单靠增加利率浮动幅度是无效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利率软约束”。只有采取经济和法律等手段,消除利率软约束、银行平等对待各类借债主体,利率市场化才能发挥配置资源作用。
3、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促进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它们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国家鼓励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市场更好发挥配置资源作用。
4、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求,并着重在以下方面做了讨论,包括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节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等等。这些要求对化解产能过剩都有重要作用。
此外,《决定》已讨论的几个问题对我们探讨产能过剩也很有启发。第一、在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时,还有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即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利益-风险不对称,决策者追求投资,成功获得利益,却不承担或无能力承担投资失败的损失,这里就涉及如何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问题。第二、《决定》已要求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边界作了划分,这里还有一个事权和财力如何匹配问题。与产能过剩原因直接相关的问题是事权的规模,大跃进时曾有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荒唐口号,现在也有追求过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固疾,一些地方新上任官员为了政绩大干快上,盲目新上大项目,其中大多是重复建设,即便是好项目,也有财力匹配、钱从何来的问题。因此,搞建设上项目的时候,必须量力而行、“看菜吃饭”。第三、市场经济有竞争,原则是优胜劣汰。化解产能过剩必然要淘汰一批企业,就会带来失业等等难题,政府必须促进就业,激励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失业保险,做好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