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8797威尼斯老品牌副教授)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稳步推进利率改革,积极进行利率走廊的实践探索,迈出了由数量型调控转向价格型调控的重要一步。所谓的利率走廊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存款便利工具和贷款便利工具来设定利率调控的上下区间,使货币市场利率保持在目标利率附近并始终在这一区间内运行。人行的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当货币市场利率过高时,央行按照SLF利率提供贷款给商业银行,把市场利率调回走廊上限,然后再择机使用公开市场操作(OMO)把利率调回目标利率附近。
欧元区、加拿大、英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或地区都采用了各具特色的利率走廊调控框架。同单纯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的调控方式相比,利率走廊系统有很多优点。利率走廊明确设定了利率上下限,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有利于金融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能避免市场主体因预期短期利率飙升而囤积流动性,从而降低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进而有利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培养。同单一的目标利率水平相比,利率走廊的目标区间提高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有助于降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使用频率和操作成本。
利率走廊的核心要素是利率上下限,它们共同决定了利率走廊的宽度。利率走廊宽度的设计体现了中央银行在其货币政策灵活性和利率稳定性之间的权衡:利率走廊越窄,利率越稳定,对微观主体经营越有利,但此时市场利率突破上限的可能性增加,央行操作频率和操作成本会增大,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下降。此外,利率走廊宽度体现了央行在SLF和OMO两种调控之间方式的权衡:SLF相对OMO的成本越高,利率走廊的上限就越高,央行就会在更宽的走廊内更多采用OMO调控利率。仔细观察人行的SLF操作可以发现,近年来利率走廊的宽度整体上呈稳步收窄的趋势,偶尔也会随市场利率的上升而略微放宽,这也说明央行的利率走廊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利率走廊的雏形,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走廊。目前,我国的利率改革还没有最终完成,利率传导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尚不能仅依赖于价格调控,还必须要兼顾货币的数量目标,这使得利率走廊并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独特的制度环境决定了利率走廊的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利率走廊从建立到真正发挥作用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从利率走廊利率上下限的选择来看,央行虽已明确将SLF利率作为利率走廊的上限,但在利率走廊下限的选择上却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引。目前其他国家通行的做法是采用超额储备的利率作为利率走廊的下限,但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仍然高达17%,如此之高的准备金率严重扭曲了资金的供需关系。再者,法定准备金率调控本质上是一种数量调控,它和利率走廊的价格调控思路背道而驰。
即便人民银行成功设定了利率走廊的上下限,利率走廊作用的发挥也还受多方因素的制约。首先,从利率走廊自身的要素——基准利率来看,利率走廊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市场上存在某一处于市场利率体系的核心地位并可作为基准利率的货币市场利率。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对基准利率进行调控来引导市场利率水平,防止利率波动幅度超过利率走廊区,并能够将调控信号有效地传递到金融市场的其他利率水平上。这一过程中中央银行必须保证以下两个环节的有效性:一是中央银行对基准利率影响的有效性,二是基准利率向其他利率传导的有效性。而当前不管是Shibor还是国债回购利率,在以上两个有效性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尚不能成为完美的“利率锚”。
其次,从商业银行的定价行为来看,商业银行作为利率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重要枢纽,其存贷利率对货币市场政策利率的响应机制是决定利率走廊效力的关键因素。利用市场基准利率作为参考利率是成熟市场国家银行业产品的定价方式,而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的传统定价基准是人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如何提高银行的市场化定价能力,引导银行从传统定价基准转向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最后,从微观主体的借款行为来看,微观主体是利率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最后一环,其借款行为是影响利率机制在资金的配置中能否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性因素。当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利率软约束现象,部分微观主体如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对利率不够敏感,其贷款需求和贷款使用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了利率在经济和资金配置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要建立起真正有影响力的利率走廊,央行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利率走廊的设计,还要夯实支撑利率走廊运行的制度基础:
首先是大力推进金融市场的建设,提升金融市场的规模、深度和流动性,优化利率走廊运行的市场环境。我国要大力发展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夯实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优化利率期限结构,为基准利率的培育准备肥沃的土壤。
第二,改革法定准备金制度,为利率走廊的完善打开空间。准备金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逐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时机成熟时甚至可以取消法定准备金,实施自愿准备金制度。
第三,理顺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改变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传导不畅、资金从虚拟向实体传导不畅的现状,这是利率走廊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之举。利率机制的理顺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金融市场的建设是基础;央行是重要的引导者,可通过中长期政策工具来引导中长期利率的形成;金融机构是重要的传导中介,其定价能力的培养和传导效率决定了央行利率政策的意图能否快速高效地实现;逐渐消除利率软约束,培育市场化的微观主体是保证利率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