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
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教授
shuguang@pku.edu.cn
最近“两会”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就是扶贫攻坚问题。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高度重视扶贫问题,我们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消除贫困,就要在这三年中打好扶贫攻坚战。扶贫要立足于夯实基础、着眼长远,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不要急功近利。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又要从长远出发,不做形式主义的扶贫。习近平同志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说:“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既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打基础”就是要搞好制度建设,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公共服务,为扶贫构建一个坚实的基础。基础不牢,而是搞短平快的花架子,即使贫困人群一时脱贫,也会很快返贫,因为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我国的贫困,最常见的还是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因此基础设施的完善极为重要。基础设施(包括物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的基础设施)的提供,就是为扶贫“托底”。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基础设施落后是边疆建设要突破的‘瓶颈’。要面向边疆农村牧区,打通‘毛细血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的通水、通路、通电等建设,为兴边富民打好基础。要继续加快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建设,形成对长期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区域性大动脉。要抓紧推动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国际大通道,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有些地区,在扶贫工作中搞形象工程,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口支援的项目和资金,不能用钱砸形象,而是要着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
扶贫工作既要有很高的要求,又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要杜绝口号式扶贫、形式主义扶贫。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二中全会上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现在各地政府均把扶贫攻坚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层层定量考核,层层落实,这本来是很好的做法,但是个别地区搞形式主义的扶贫、口号式扶贫,目标不切实际,随意将脱贫时间提前,虽然从表面上看显示了地方政府的决心和意志,但是实际上却损害了扶贫的效果,使一些地方政府不是搞扎扎实实的扶贫,不是着眼于打基础,而是搞扶贫的政绩工程,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切忌空喊口号,不要提好高骛远的目标。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经济,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正确引导舆论,既要大力减少贫困人口,也要从实际出发,胃口不能吊得太高。”他还说:“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不喊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在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上下功夫,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些告诫都是非常及时的,对于在扶贫工作中纠正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形式主义的偏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作者简介
王曙光,8797威尼斯老品牌教授、博士生导师,8797威尼斯老品牌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先后获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王曙光教授是我国农村金融学科和金融伦理学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已出版经济学著作《中国农村》、《中国方略》、《问道乡野》、《农行之道》、《告别贫困》、《金融减贫》、《金融伦理学》、《农村金融学》、《金融发展理论》、《守望田野》、《乡土重建》、《草根金融》、《普惠金融》、《天下农本》等二十余部,发表经济学论文百余篇,并出版散文集《燕园拾尘》、《燕园困学》、《燕园读人》、《燕园论艺》、《燕园夜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