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供给侧改革对国家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供给侧改革的上半场在“三去一降一补”、“防范化解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等众多方面收获颇丰,但不容乐观的是,在这一段时间中,中国仍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等等宏观环境因素都将深刻影响着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效果。因此,供给侧改革的下半场该如何开展,供给侧改革未来将会去向何处是一直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而今年两会提出的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以及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比如“减税降费”、“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措施展示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已经进入下半场,同时也为未来的改革提供了方向。
一、供给侧改革的上半场:改革供给端
过去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钢铁、煤炭行业基本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的局面,提高了工业产能利用率;在国家大力去杠杆的政策背景下,企业负债率下降,资产负债结构不断改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领域进一步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不断深化。
但同时,国内外的宏观环境也在产生着剧烈的变化:2018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出现回落,投资下滑、消费不振等等情况。在各类宏观数据回落的背后,展示了经济的微观主体的行为模式发生了一些转变。一方面由于外贸的不确定因素冲击了市场的信心和预期,企业家投资意愿下降;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房价大幅提高了消费者的负债率,这削弱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
在供给侧改革的上半场发生的一些变化,比如上述所列举的消费、投资意愿下降等情况,固然存在外部的宏观因素的影响,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有意不去使用需求刺激政策。因为只有适度抑制住需求才可能给供给侧改革让道。在过去的经济以及金融环境里,存在一些问题,如果盲目地进行供给侧改革,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重大风险。比如传统行业存在的严重的产能过剩,极低的利润率不断压迫着行业的发展。此外企业自身也存在过高的杠杆率,借新还旧、影子银行等问题屡见不鲜。打个比方,之前的中国经济,像一个发展不太健康的胖子,虽然分量很重,但是不够健康也不够强壮有力,因此,供给侧改革的上半场就是让他瘦下来,通过抑制住其欲望,同时要求他加强锻炼,减掉身上那部分虚浮的体重,为下一步的锻炼和增肌打下基础。
二、供给侧改革的下半场:刺激需求端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转变了供给侧改革的政策侧重,预示着供给侧改革下半场的来临。报告中之处为切实促进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包括减税降费,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缩减银行表外资产,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等。这一系列举措的核心思想都是强调对实体经济、对民营和小微企业、制造业的扶持。
微观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来源。供给侧改革上半场,以政府的政策指导为主,“三去一降一补“、”去杠杆“等宏观政策存在着干预市场主体的情况,同时也并未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因此,供给侧改革的下半场的重点则是强调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重要地位,让利与民营以及小微企业,做到“放水养鱼”,激活微观主体的活力。
从需求端入手,以支持民营经济为手段,这些政策对发展新兴产业群这一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目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从2003年起,房地产被认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并纳入国策。同时不断攀升的房价催生了普罗大众的疑惑,大家认为国家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了。其实这也是房地产本身的时代使命。在过去的15年,房地产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面有着突出贡献,而如今这一历史使命基本已经完成了。因此国家需要把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产业。从目前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很难清晰地指出这个产业具体是什么?但是,这个其实是思维误区。因为从目前来看,不可能存在某一个行业或产业能够独自接过这个接力棒,而是应该让一整组的产业群接过棒子。这个产业群就是所谓的战略新兴制造业,以及新型服务业。而国内供给侧改革的前半场的历史意义,就是为这一场交接做好铺垫,排除障碍,而后半场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让接力的产业群能够顺利地成长发育起来。成长发育,必须要有足够的养分——就是需求,这就是需求刺激政策的用武之地。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后半场,需求刺激政策是要给新兴产业群保驾护航,让产业群能够充分地发展,接过承担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接力棒。
三、金融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定位:扶持实体经济
中央对金融行业的核心要求一直没有变过,今年两会也再次强调了:“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但是,随着供给侧改革上半场的结束,下半场的到来,金融领域改革的侧重点,也发生了改变。
近期银保监会发布了有关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8号通知,以及有关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48号通知。在两份通知中,“金融供给侧改革”将“完善金融服务”列于“防范金融风险”之前,这表明金融业工作重点或将从“防风险”转变为“强服务”,完善金融对民营以及小微企业的服务可能成为今后工作的侧重点。从银保监会近期的新闻发布会来看:得益于供给侧改革上半场的“去杠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等政策,金融领域“防风险”已经得到了阶段性成果:“各种金融乱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和非法金融活动得到了有效治理,各种影子银行活动也得到了有效监管,金融风险总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金融安全稳定得到了有效维护,金融风险从发散状态转向了收敛状态,也基本遏制、转变了金融资金脱实向虚的局面”。未来“防风险”工作更多是针对常态风险和前期工作的延续,比如“不良信贷”、“流动性风险”等常态风险,需要长期关注,而“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和“影子银行活动”等基本延续之前工作。可见,监管部门对于“防风险”的工作重点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转变为以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为重点。
“强服务”则是金融供给侧改革下半场的工作中心,强调金融对民营及小微企业的重点支持。从48号有关对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的通知来看,今年提出了更为量化的考核指标,要求大型国有银行对“小微”贷款增速为30%,这一点明确了“两增两控”保证了小微信贷较快速增长的主题。两会也从提高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减税降费、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落实收费减免政策等角度入手,要求金融领域保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建立“敢贷、愿贷和能贷”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扶持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
四、总结
在上一轮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家主要强调了对供给端的改革,包括“去杠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化解落后产能”等,而且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这一“有形的手”来推动改革。在接下来的供给侧改革下半场,如何激发需求侧的活力,推动新兴产业群的发展,使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则是下半场的工作重点。总之,面对中国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新窗口期,中国需要进一步地深化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而且侧重点也应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