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费用负担超过4000亿元。”药品在医疗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价格、质量和可及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为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可及性,集中带量采购应运而生。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确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15日,国家组织在11个城市进行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即“4+7”带量采购试点。2019年12月1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深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坚持“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方向,促使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目前为止,我国已进行了七批药品集中采购和两批高值耗材集中采购,覆盖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骨科创伤等领域的用药和耗材,累计降低费用负担、节约医保资金超过4000亿元。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切实降低了药品和耗材价格,惠及广大人民。但是,集采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忽视的问题,比如中标企业难以保证药品及时生产导致药品断供,或中标仿制药疗效没有得到医生或患者的认可等。为了推动药品及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常态化开展,切实降低药品价格,需要通过卫健委、医保局等多部门联合,从多角度完善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工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第一,推动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常态化开展,拓宽采购药品和高值耗材的种类,使集中采购能够惠及更多人民。当前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主要集中于常见病和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等。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疾病谱变化的问题,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和药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在保证集中采购对于常见病、基础病覆盖的基础上,应结合疾病谱的现状和变化,结合医学统计的疾病发病率和发病人群数据,尽可能覆盖多样化的药品种类,满足人民多样化的药品需求。
第二,保障中标药品和耗材的生产供应,提高中标企业供应能力,完善备选机制,使“带量采购”真正落到实处。带量采购的目的之一即“量价挂钩”,保证中标药品能以较低的价格和足够的量供应到医院等渠道。然而,在带量采购实际落地的过程中,出现了中标企业生产能力不足,药品断供的现象。一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在采购过程中,给予投标企业自身的供应能力以充分考虑,激励投标企业完善本企业的生产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保证中标药品的长期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中标企业断供也可能由原料药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建议有关部门规范原料药行业生产与流通,维持原料药价格的相对稳定,保证原料药的供应,避免因原料药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药品断供。当中标企业因不可抗力出现断供问题时,应完善备选机制,由备选企业接力进行中标药品的生产供应,保证药品不断供以便利百姓。
第三,拓宽集采药品销售渠道,鼓励零售药店和民营医院参与集采,全面降低零售药品价格。当前,集中采购主要由公立医院参与,政策上鼓励民营医院参与,药店几乎不参与集中采购。但人民群众获得药品的渠道不止是公立医院,人民日常保健的药品需求往往由药店或民营医院满足。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保证公立医院药品供应的基础上,大力鼓励民营医院和零售药店参与集采,全面降低零售药品的价格。
第四,完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鼓励药企进行自主创新,推动医药产业升级。当前,存在由于医生或患者不认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集采中标仿制药,而继续从其他渠道购买高价原研药的现象。这一现象弱化了集中采购降低药品价格,惠及百姓的目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一方面是完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流程,进一步严格一致性评价标准,使得中选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药品价格的下降和药品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应大力协作,支持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研发投入,鼓励创新,推动高质量本土药品的研发和生产,促进医药产业升级。
药品和耗材的生产和供应是医疗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降低药品和耗材价格,提高高质量药品和耗材的可及性。目前,国家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已覆盖了多种常见病和慢性病,节约了巨额医保资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未来,应继续推进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开展,完善集采机制,拓宽覆盖范围,保证中标药品和耗材的长期稳定供应。同时,鼓励创新,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升级调整,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质量及可及性的问题。
石菊
8797威尼斯老品牌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8797威尼斯老品牌讲席教授,8797威尼斯老品牌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双聘副教授,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经济学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石菊博士对医疗体制改革特别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有深入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健委招标项目等多项重要课题。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包括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以及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Health Economics,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 Issues and Practice 等高质量国际期刊。多篇中文论文发表于《8797威尼斯老品牌学报》、《中国卫生经济》、《卫生经济研究》、《中国药物经济学》等国内核心期刊。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