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次使用ClassIn平台直播授课,共计8个课时。三次课堂参与人数分别约为60人、40人、150人,受众覆盖本、硕、博各个层面的学生,亦包含若干留学生。总体情况良好,网络无卡顿,学生端视听效果较佳,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个人认可其必要性,一能减轻疫情对教学工作的负面影响,二能传播正能量、充实学生的居家生活,三是鼓励全校师生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工具,为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积累经验。
我也认为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不宜“一刀切”,应坚持“因课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二是把握整体的度,不宜过度动员、过度激励,否则不仅事倍功半,还会加重师生的焦虑。三是鼓励一线教师对非常时期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不应期待用非常规方式再现常规效果,应充分发扬非常规教学方式的长处,避开其短处。
优点如下:一是稳定性较好,前几日的不稳定多与教学网的升级、更新有关。二是与教学网深度对接,“导流”方便。三是工具丰富,且大部分教学操作均可在“窗内”完成。部分工具(如板书)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四是可自动录播,方便学生回看。
主要缺点是与部分视频会议平台相比互动性略差,可能是因为ClassIn作为直播授课平台在设计理念上与视频会议平台存在差异。
根据我和部分同事的经验,规模较大的、高度依赖板书的、对互动性要求不高的课程更适合使用ClassIn平台,规模较小的、对板书依赖不高而强调互动的课程更适合使用部分视频会议平台。
目前还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感受,但三次课后均进行了是否支持继续使用ClassIn平台的现场投票,支持、不支持的比例分别为49:2、34:4、145:3,表明学生对ClassIn平台的接受度很高。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直播授课的新鲜感、好奇心以及跃跃欲试的心情。当然,教学形式终究应该为教学内容服务,直播授课这种新的形式在为一部分内容的讲授提供便利、增色添彩的同时,也对另一部分内容的讲授提出了挑战。如何让非常时期的教学形式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仍是我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