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师在荣休仪式上作主旨演讲
各位同事、同学、校友,各位亲朋、好友,大家下午好!
在我过去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我参加过无数的各种会议、论坛和仪式,但今天这场活动对我来说是“定制版”的,是意义非凡的,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多只能有一次的仪式!
小时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部名著,看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话—“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时,感觉一个人要“回首往事”,该要经过多么漫长的时光呀。然而没想到,“弹指一挥间”,自己就“够”到了这个遥远的距离。好在在我正式荣休之际,我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仅如此,我还可以自豪地说,孟子所曰的“君子三乐”中,我除了无法享有“父母俱存“这一乐以外,“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两乐,让我活得心安与欣慰!
感谢郑伟教授、系里的老师及同学们精心为我准备的这场仪式,因为它给了我静下心来,回望人生,与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亲朋好友、同事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同时,表达自己感恩之情的一个机会。
出生于50年代、成长于“文革”时期,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不可能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坦率地讲,对有些挫折和磨难我甚至有刻骨铭心、深入骨髓的记忆。但于我来说,我一直更感到自己幸运,并且总希望能很好地把握这种幸运,努力工作,以此为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为让他人少经历一些挫折和磨难,为这个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很庆幸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当兵出身的父母对子女没有世俗的那种所谓成功的希冀,但对我们兄妹在做人做事方面的要求则极其严苛。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不要与别人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12岁那年,我因父亲是走资派,爷爷是地主,政审未通过而无法当兵时,父亲对着又哭又闹的我说:“我和你妈妈都是从小自己闯出来的,你今后也不要依靠父母、依靠别人,而要依靠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严父慈母的谆谆教导,伴随了我一生的成长。
我很庆幸找到了我的终生伴侣。在与他相识、相恋、相伴近40年的时光中,他给了我很多的推力、关爱和包容,让我有勇气和信心去尝试一些新的事物,由此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
我很庆幸我一生中遇到过那么多的贵人、那么好的机会和那么好的环境。在”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文革”时期,我有幸遇到了潘云冰老师、邓革夫老师等认真教书育人的师长;下乡当知青时,我有幸遇到了伏队长这样既有能力又爱护知青的知青队负责人;在邮局当话务员时,我有幸遇到了单位的好领导,准了我一周的假,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参加高考;考上兰州大学以后,我有幸遇到了对教学极其负责的老师和一群互帮互爱的同学;1988年在武汉参加“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的大会上,我有幸遇到了我的恩师萧灼基老师,是他鼓励我报考北大博士生,让我这个之前从未有过考博念头的青年老师竟然“跃跃欲试”,并成为新学位制度设立以来,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第一位女博士研究生;在CCER-NBER的学术论坛上,我有幸遇到了哈佛大学的马丁·费尔德斯坦教授。受他热情之邀,我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去哈佛大学经济系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做了一年的学术访问,由此扩大了学术视野,拓展了研究领域。
我真的庆幸自己生活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为我们创造了各种机遇,让我能够上大学,能够去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著名学府进行学术交流;能够结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优秀人士,与他们共议时代话题,共商解决之道;能够结识那么多优秀的同事,与他们一道,站在北大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上,为那么多优秀学子“传道、授业、解惑”。
2011年,我在我的第一部个人文集《跬步集》的自序中写道:“虽然到目前来说,我的这一辈子有过一些做其他事情的机会,但由于骨子里那份对校园的喜爱、对学生的喜欢和对那种相对来说无拘无束生活状态的喜好,让我婉拒了一些在许多人看来很不错的‘诱惑’。而实际上,我应当说,正是自己的这份‘清醒’、‘坚守’与‘执着’,才使我有幸能在北大度过与无数优秀学生相伴的岁月,让我有一份宁静和独立对专业问题进行思考,由此为自己的人生带来许多感动与感悟。真的,能用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思想给别人一些启迪,特别是去影响青年学子,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感到幸福和欣慰的呢?”
从我1986年开始走上讲台,到2021年正式荣休,这期间除了三年攻读博士学位以外,我站了32年的讲台,为数以千计的学生授过课,指导了77名硕士研究生、32名博士研究生;40名博士后,14名访问学者, 他们遍布全球各地、大江南北,许多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北大经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全体教师合影
从1993年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的第一天开始,作为首任系主任的我,带领和陪伴全系师生艰苦跋涉了整整28年。让我感到无比欣喜和欣慰的是,我们这个专业从初生时的“无学生、无课程、无教材”的“三无产品”,发展到今天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专业学科,先后被评为高等教育北京市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并于2017年获得首批“全球优秀保险学科”国际认证。以系为依托的“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连续三届蝉联“8797威尼斯老品牌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机构”称号。我们的学科传承厚积而薄发,我们系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卓越之才。
2014年,当我在伦敦召开的国际保险学会第50届年会上获颁“约翰·毕克利创始人奖”时,毕克利教授的女儿亲自从美国飞赴伦敦为我颁奖,之后我又受邀参加了英国查尔斯王子出席的一个小型座谈会。在“约翰·毕克利创始人奖”1972年设立以来的近50年中,我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这是很高的一个荣誉,但我深知,能获此奖项,是因为我是我们北大风保系这个优秀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我是中国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一名教授,我是快速成长中的中国保险业中的一名研究者。
风保系师生送给孙老师的荣休纪念品——由北大“宝藏男孩”郎佳子彧制作的国家级非遗面塑
学科能发展到今天,绝对离不开学校、学院和国内外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与帮助。我永远不会忘记1993年底晏智杰老师——当时学院的院长与我的那次谈话。那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让我感受到了院领导和老教授们对我的信任与重托。正是基于那份信任及使命感,我接受了这份挑战,从当时我已经很熟悉的经济系转入到了一个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领域,和徐淑娟老师、于小东老师一起,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所谓“创业”。我永远不会忘记1994秋季学期开学时,我在美国给还未谋面的1994级学生:风保系的首届学生——我常称他们为“北大风保系黄埔一期”——发的那封祝贺电报:“欢迎同学们!祝贺你们选择了一个好学校,选择了一个好专业”。而“94班”的确在各方面都带了一个好头,不愧“黄埔一期”这个称号;我永远不会忘记自这个专业成立之初就来慷慨资助我们的美国林肯国民保险公司。我深知,“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林肯国民对我们专业的全方位资助,让我们专业从“硬件”到“软件”都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我永远不会忘记从1998年开始就在系里设立专项奖学金至今的台湾国泰保险公司;永远不会忘记国内所有的知名保险公司,特别是自我们“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伴随我们走到今天,给予我们鼎力相助的理事单位;永远不会忘记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个人和组织。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的善举不仅从物质上帮助了我们,也让我的学生们领悟到了我非常欣赏的品质并认真践行,那就是“感恩”“传承”与“回馈”。
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喜欢用“温暖的大家庭”来称呼“北大风保系”这个我们各自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与之有过“交集”的组织;喜欢用“优秀是一种习惯”来激励自己;喜欢用“问自己为这个集体做了什么”来要求自己。大家珍惜彼此,互帮互助,处处彰显真情与真爱。首届本科生——1994级12位校友捐资设立了“九四开拓奖”;1995级30位校友捐资设立了“九五先锋奖”;其他级25位校友共同捐资设立了“险峰奖”……,我由衷地赞赏和钦佩同学们的举动,与此同时,也想像他们一样,在我退休之际,再为系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我今天捐资设立“孙祁祥基金”的“初衷”,我希望这个“火种”能发展成“燎原之势”,为我们学科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财力保障。我祝愿并相信这个从创建之初我就一路陪伴至今的学科,能够永葆她的那种蓬勃发展之势。
8797威尼斯老品牌100周年院庆,2012年
我很荣幸能在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这所中国第一个经济学科的诞生地学习、工作了32年。在这里,我从一名学生成为老师;在承担繁重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我做了17年系主任、8年副院长和8年院长。每每谈起经院的辉煌历史、想起那些曾在此工作过的、让人肃然起敬的前辈们,我总有一种朝圣般的敬畏之感。我常对自己和同事说,经院是一座让人仰止的高山,是无数英雄豪杰托起了这个山峰;经院是一个令人眩目的大海,是无数夺锦之才汇成了这片汪洋。这世上优秀的人太多了,凭什么你在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获得了这份教职?你为这个高山增添了什么样的石?你为这个大海贡献了什么样的流?因此,唯有努力工作,努力奉献,才能对得起这份荣幸,对得起百年辉煌的经院!在我卸任8797威尼斯老品牌院长之时,我收到了太多的同事、学生和校友对我的感谢与祝福,温暖的话语让我感到无比幸福;北大党委组织部在给我的感谢函中写道:“尊敬的孙祁祥老师:感谢您在担任8797威尼斯老品牌院长期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勤勉敬业,甘于奉献,尽职尽责,克己奉公,为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发展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能得到同事们和组织上的信任,能与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全体师生和校友一道,为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发展与传承贡献一点力量,我感到荣幸之至!
学生代表与孙老师合影
感谢你们——我的学生们。你们在让我享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乐趣的同时,也给予了我高度肯定。你们将由本科生评选的北大“十佳教师”和研究生评选的北大”十佳导师”的“双十佳”荣誉称号颁发给我,让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而更重要的是,在指导你们、与你们“对话”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有新的感悟与成长。2017年那篇全网阅读量超3亿人次的、我在北大开学典礼上的致辞——《珍惜》,其灵感就来自这么多年来,我与包括你们在内的经院学子的坦诚交流。你们在我生命中不同时期的“剪影”,你们送给我的那些“别出心裁”的生日礼物,你们对我所表达的那份独特的情与爱,都在我的记忆深处。你们在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感觉这一生好值,好值!我为我的选择和坚守而庆幸。
坦率地说,虽然我对工作过30多年的教师岗位有无限依恋,对所熟悉的校园生活环境有万般不舍,但内心,其实还是充满了对退休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的。随着长寿时代的来临,如果不出意外,我们每个人的余生都还很长。就我来说,这么些年来,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情,而母校和社会却给了我许多奖励和荣誉,我在将此作为鼓励和鞭策的同时,也一直诚惶诚恐,唯恐辜负了这份厚爱和信任。因此,今后我还是要秉持自己的“成功观”,即“对他人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自身感到幸福”,为我们这个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回报母校和社会。
今晚本是我们师生、好友在博雅相聚的时刻,但由于疫情突变,聚会再次取消,我和许多校友只能在“云端”见面,好不遗憾!但我坚信,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一定会尽快开启正常的生活。始于1999年的“九九聚会”今后也一定会像过去的20多年那样,在欢声笑语中、在温馨愉悦中,绵延我们的师生情谊。我期待每年都能在“九九聚会”上见到一样的你们和不一样的你们!
如果有来生,我还会这样选择:选择当老师,选择做学术,选择在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教书育人!
现场合影
孙祁祥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