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汹涌,牵动全国人民,同时也暴露出中国城市发展和治理的不足之处。战胜疫情,不仅需要一系列“战时”的非常之举,更应该以此次疫情为镜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提升城市发展和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更好回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改革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治理能力落后于城市规模增长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迅猛发展,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9年的60.6%,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城市数量显著增加,从1978年末的193个,增长到2017年末的661个,增长2.4倍。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2019年末的8.5亿人,增长了4倍,其中5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978年仅为上海市1个,而2019年末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就达到16个。特大城市数量和人口规模的急速膨胀,导致各项公共服务资源严重短缺,带来了城市治理难度呈几何式增长。以公共卫生为例,中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1978年的1.94张增长到2017年末的5.72张,增长1.9倍;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从则从1.08人增长到2.44人,增长1.26倍,都远低于中国城镇人口的增加幅度。
当前,中国特大城市发展已经迈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圈时代,成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中流砥柱。然而,此次疫情表明,规模巨型化、产业多样化和人口流动化的特大城市,在各类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面前呈现出极大的脆弱性。疾病传播、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等重大风险,又构成了特大城市发展与治理的重中之重。因此,我认为,从更长远来看,补齐城市短板,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智能性,完善城市治理精细性,探索都市圈城市群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性,是战胜疫情之后中国城市发展和治理水平现代化需要着力推进的五个方面。
第一,根据城市实有管理人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根据《武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武汉市201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08.1万人,户籍人口883.73万人,而此次疫情武汉市通报的实际管理人口则为1400万人,这说明当前中国各特大城市的实际管理人口大大超过统计中的常住人口。这要求特大城市要高度重视实际管理人口的大幅增加对城市治理的挑战,及早按照实际管理人口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着力提升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应急防灾、体育休闲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数量和质量,补齐城市发展的公共服务短板。
第二,根据城市发展阶段与特点,加快建设“韧性”城市步伐,提升城市抗风险能力。“韧性”城市,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针对城市系统面对不确定风险时,如何提升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而提出的研究与应对思路。纽约、伦敦、巴黎等世界城市已经将“韧性”城市的理念运用到城市治理实践中,国内的北京和上海,则已将“韧性”城市的理念与举措写入最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因此,国内各特大城市,应根据各自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详细评估城市各项安全风险,前瞻性布局应急基础设施,提升应急物资地保障能力,合理规划和布局应急产业,加快建设“韧性城市”步伐。
第三,综合运用新一代科技手段,着力增强城市智能性,提升城市预判和管控城市风险能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风起云涌,上海、北京、杭州、苏州等国内城市已经率先布局“城市大脑”,城市治理的智能性获得极大提升。因此,国内各特大城市,应加快提升城市智能性,持续提高城市重大问题的自我感知和风险预判能力,提高城市不同领域风险识别与跨界处置能力,努力夯实城市自我预判和管控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将更多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下沉到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完善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巨大的人口流动,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形成巨大考验。2019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2.80亿,其中流动人口高达 2.36 亿;在中国的城市就业总人口中,俗称体制内人员的单位就业人口,已经低于14%。这就要求,在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的过程中,要加强政府服务职能,更多“向下看”,对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一碗水端平”,切忌“一刀切”式的庸政懒政,力争将城市治理的问题和风险处理在前端,释放城市治理链条中的矛盾累积压力,保障城市的安全平稳运行。
第五,以全局性和动态性原则推进城市治理,探索都市圈城市群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性,“以点带面”保障区域和国家安全。随着交通运输手段的飞速提升,城市、区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与紧密,都市圈、城市圈等空间形式的同城效应不断加强,都对城市治理形成了挑战。本次疫情呈现出的邻近性扩散特征,和温州籍商人大量在汉经商,导致浙江疫情严重等特征,说明城市的联系性遵循经济地理规律。因此,在城市治理中要综合运用手机信令、APP位置、社交软件签到等大数据资源,以全局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全面评估城市之间的人员、物流、信息联系,积极探索都市圈和城市群尺度上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同气连枝、同心协力”做好应对,“以点带面”保障区域和国家安全。
“大疫如大考”,在危机中发现问题、识别困难、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化解为战胜疫情之后的扎实举措,才能全面提升新时代城市治理水平,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