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表现来看与2003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有相似之处,但现在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跟2003年大不相同。
首先,经济发展阶段不同。2003年中国人均GDP不到1300美元,刚刚从低收入国家升级到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而现在,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2003年由于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经济百废待兴,经济中投资机会很多。现在,好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
其次,产业结构不同。2003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较大,第三产业相对较弱。现在第三产业占比较大。
其三,国际环境不同。2003非典时期,中国是美国乃至世界的加工厂,工业产品销往各大发达国家,即便加大投资,产量增加后的产品国内消费不了,国际买家也是乐得消费的。但当前,中国与主要的发达国家已经由互补关系发展为竞争的关系,中美贸易战可能持久化。
其四,债务环境不同了。当前国内政府、企业债台高筑,即便疫情过后想要加大投资力度,也不见得有充足的资金来源。
其五,疫情不完全相同。相对于非典疫情,当前疫情传播速度快,导致全国大部分城市均处于隔离状态,这也制约了1季度的经济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将遇到较大的负面冲击。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损失较大,且基本上不可能在后续季度中得到弥补。第二产业虽然也会受到冲击,但在后续季度可以通过加快进度来弥补。第一产业也会受到负面冲击,但由于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较小,所以总体影响应该不会太大,但由于第一产业涉及食品生产,所以可能对CPI的上涨率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这是今年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今年经济运行的具体走势主要取决于疫情治理的情况。第一季度的增速应该可以肯定是负的。如果能够在一季度彻底治理好,那么后面三个季度会对第一季度的增速有所弥补,全年经济受到的影响就不大;如果拖延到二季度甚至三季度,那影响就很大了
目前我们首先要应对的就是给中小企业纾困。一季度,在假期延长、返城人员需要隔离期等情况下,相当多中小企业会面临现金流不足的局面。这些企业如果度不过短期难关,不利于疫情过去之后经济的恢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由任何一方承担损失都不合理,也承担不起,应该由企业、劳动者、房东、银行、投资者、政府等各方共同分担。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延期,同时缓付甚至减付利息。第二,政府对中小企业进一步减税,并缓缴、减缴社保费用。在疫情期间未开工的情况下,建议免去这段时间的社保费用,并且在恢复生产后的社保费用缓期三个月缴纳,即恢复生产后前三个月不缴纳社保费用,此后每个月补缴一个月的社保费用,直到补缴完为止。第三,建议由政府出面,协商劳资关系,未开工期间工人工资减少一定比例发放。第四,建议由政府出面,发布房租减免的建议,建议未开工期间房租减半支付,鼓励房东免除这一时期的房租。第五,建议企业出资人尽量补充流动性资金,保证企业现金流。第六,在进行上述减免、缓缴的情况下,企业承担剩余的损失。
疫情过去后,第一、二产业应该能够快速恢复,并加快进度,弥补前期的损失,总体来说会此期间的经济增速会较快,应该能够对此前经济增速的下降有所弥补。第三产业也会恢复,但由于对疫情传染的恐惧犹在,聚集性服务消费仍将恢复缓慢,当然,为了确保疫情不至反复,也应该继续控制这类活动,因此,第三产业的恢复应该会比较慢,也必须比较慢。所以,疫情过去后经济恢复的重点应该在第一、二产业。今年的经济增长应该主要靠这两个产业,第三产业以稳为主、以确保疫情不反复为主。
为了加快经济恢复,尤其是加快第一、二产业的恢复,建议政府采取更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在货币政策方面,应该充实流动性,并以较大幅度降息,建议先降息0.25个百分点,然后根据经济形势决定后续政策。在直接融资方面,进一步放松对直接融资的限制和对非法集资的认定,放松对企业在海外发行债券的限制。
在财政政策方面,首先是减税;其次是降低社保费率,当然这个应该是长期性措施,不是仅仅针对本次疫情的,要永久性降低,因为这不是一个临时性问题,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长期性问题,只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正好给解决了;第三是加大财政扩张的力度,在基本建设、教育、研究开发、文化方面,要加大投入。
在市场环境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放松管制,激活市场活力,调动一切积极性发展经济。首先,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很高,这本身就是消费需求,而且是优质消费需求,因此,鼓励生育就是扩大消费。其次,放松各行各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各行各业。第三,加快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实行所有制中性,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享受平等待遇。第四,在农村实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投资。第五,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加快落实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供稿 | 苏剑
美编 | 奥奥
责编 | 阿布、禾禾、奥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