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初,一场不期的重大疫情席卷华夏大地,波及世界多国。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抗击疫情的战役正在大规模展开。由于疫情冲击,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一些生产经营活动陷于停顿。就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内外许多专业机构和业内人士做了不少分析和测算。绝大多数分析都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短期的,经济规模巨大且韧性十足的中国,完全可以承受这种影响和冲击。这些分析,当然是客观中肯的,完全赞同。我本人甚至认为,一旦疫情稳定、消退,被压抑的需求将会报复性反弹:众多企业终于得以正常开工,老板有无穷的动力追回损失;打工者会更加意识到工作机会的可贵,意识到“工作着是美丽的”;被关在家里不得动弹的老百姓终于可以再去外出吃饭、聚会、逛街、K歌、看电影……这些将带来投资、生产和消费的强力反弹。不仅如此,全球供应链之“中国枢纽”的恢复,会使如饥似渴等待中国供货的各国企业全力下单,中国的出口和相关生产很快会恢复。总之,对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前景,我们没有任何担心。
然而,这一切的到来,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疫情的稳定和消退。在疫情稳定和消退之前的短期内,中国经济还不得不承受暂时的困难和冲击。而可能有某些企业、某些个人撑不住这段时间的困难,陷入危机状态。据某些研究者的调查,一些中小企业能够承受的时间在两、三个月,如果情况仍得不到改善将陷入歇业破产状态;某些底层劳动者,可能面对贷款、租金、看病、生活支出等方面的压力,如果不能正常领取工资,短期内就会陷入困难境地。
如何度过疫情的短期冲击,帮助这些可能比较困难的企业和个人熬过严冬,坚持到社会与经济活动恢复的春天,是当前要面对的迫切任务。以我之见,这场灾难,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国家繁荣发展,大家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遇到大灾大难,全民当共同承担,共克时艰。对某些群体、个体的不可承受之重,如果由大家共同分担则轻松得多。这也是中华文化集体主义精神的必然。
具体到短期经济冲击,我认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共同承担疫情带来的损失,是保障经济大局稳定、保障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
从政府角度而言,此次疫情对许多企业,特别是服务业、餐饮业以及民营中小企业的冲击尤其大,一些企业可能比较突出。此时,政府适时减税、降费,贴息、救济,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以上措施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有差别地施行,这对政府的施政能力又是一个考验。以目前的信息,长三角、珠三角某些地区的政策受到广泛好评,应在中央一级加以完善和推广。同时,在政府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加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赤字规模,大幅压缩政府开支,特别是一些效益并不显著的行政事业性支出也是必要的举措。
在企业方面,目前许多企业受到疫情冲击,延迟开工,一些餐饮、服务、商业、娱乐、旅游、交通行业企业甚至整个春节期间都没有多少收入,而许多正常支出依旧。如此下去相关企业可能撑不了多少时间。为应对危机,使企业维持下去以待疫情后迅速恢复生机,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均应做出牺牲,共同承担损失。企业老板必然要承担利润损失;在企业不能正常开工员工未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企业员工也必然要承担工资、奖金、福利的损失;房屋业主理应减免部分租金,承担部分损失;供货方和其他企业成本相关方(如市政公用设施、物流)则应延长货款支付或减免部分费用。
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对于许多企业和个人具有决定性影响。当此疫情面前,银行对相关企业和个人给与贷款展期、利息减免等优惠应在考虑之中。对于受损失较重的地区和企业给与优惠贷款支持,既有利于其维持下去,更有利在疫情缓解后的恢复。
作为个体,在不期的灾难面前也必然要承担相应代价。实际上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受到疫情影响,即使没有任何实际损失,每天闷在家里、正常生活被打乱,也是福利的损失。至于有关企业的员工,既然未能正常劳作,即使是疫情使然情非所愿,也不能要求企业按照相关法规照常支付工资等收入。未受到疫情直接冲击的个体,特别是社会的富裕阶层,量己所能捐款捐物,则是对经济和社会的直接贡献。
供稿 | 王跃生
美编 | 奥奥
责编 | 阿布、禾禾、奥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