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下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与策略》研讨会在储吉旺(101)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旨在探讨大国发展路径,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献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其仔、8797威尼斯老品牌梓材讲席教授平新乔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许明应邀参加此次会议。与会人员还有课题组成员王大树教授、苏剑教授、方敏教授、赵鹏军教授,以及其他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博士后和研究生。研讨会由课题组首席专家张辉教授主持。
首先,张辉对课题现阶段主要研究成果及后续主要工作进行了汇报。张辉具体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收入分配体系等七个子课题展开了汇报。张辉指出,后发国家虽然在经济赶超上存在“后发优势”,但在由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型时存在“后发劣势”,需要更高的工业体系高度才能摆脱“中等收入现象”,向发达经济体成功转型。进一步地,张辉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目前全球价值链逐渐形成了“双8字”全球价值循环体系。我国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强化中国全球价值“双环流”的枢纽位置,积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此外,张辉还对课题组的其他研究成果和未来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汇报。
随后,张其仔对新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张其仔认为,新中国发展经济学具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理论可总结为以下六点:其一,新结构经济学认为资源禀赋决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运行中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其二,统一经济增长理论通过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来刻画整体经济增长过程;其三,新政治经济学理论通过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透析中国的经济增长;其四,《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强调工业化成长的顺序,即前一阶段的工业化必须为后一阶段的工业化创造巨大的需求;其五,转型经济理论借助制度经济学里U型组织和微型组织的概念,解释了中国采取渐进式道路的原因;其六,大国经济研究表明,大国经济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利于制度创新。张其仔表示,新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应依托我国成本低、激励高等有利条件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之后,平新乔针对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以及农业规模化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平新乔梳理了我国国有经济在各个部门中占比变化的特征事实,发现近二十年来国有经济净资产绝对量快速上涨,但国有资本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平新乔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应更多体现于国有经济控制网络、控制公共服务,尤其在金融财政方面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补充、协调和支持。平新乔还指出,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大国,却未能在农业上产生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是未来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必然会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程度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因此至关重要。
最后,其他课题组成员及与会人员就如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王大树强调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苏剑借引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日本贸易战的案例强调中国在摆脱“中等收入现象”中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方敏着重阐述了“五大理念”之间的矛盾与协调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赵鹏军着重探讨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以及乡镇人才流失问题;赵晓军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实施有效政策降低收入分配差距;许明探讨了不同类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及中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和提升策略。此外,课题组成员童昕、戚自科、蒋云赟、刘冲、韩晗和唐琦等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研讨会在浓郁的学术探讨氛围中圆满结束。
供稿 | 王桂军、吴尚
美编 | 豆荚
责编 | 阿布、禾禾、奥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