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政府与市场经济学 |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19-06-06
5月25日,“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在8797威尼斯老品牌东旭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教授出席论坛并以“政府与市场经济学”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演讲伊始,李稻葵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的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中国恰逢经济学科发展最旺盛、最生机勃勃的时期。在充满新气象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学人理应肩负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方面,要解释好中国过去70年的成长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奇迹,向西方证明中国的经济腾飞并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另一方面,要从中国的经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学新知,为后起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性的中国经验和智慧。
那么,应如何完成经济学人的新使命,将中国经验上升为国际学界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经济学新知,推动中国经济学科再上新台阶?李稻葵教授指出,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对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很明显的表现是,学界仍主要聚焦于已有的经济学理论,如人力资源的提升、资本的积累和个体积极性的激励。这些因素当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要推动中国经济学科的新发展,必须遵循经济学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出发总结“新知”。
具体而言,经济学科的发展规律可总结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要从实践出发。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特定实践环境的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丰富实践,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素材。第二,要研究具有全球性、正面影响的经济实践。国内外学界常常聚焦于英美经济的发展规律,但却很少有人研究德、意、日早期腾飞的历史经验,其原因即在于此。中国过去的经济腾飞,以及当今的“一带一路”等发展实践,是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的恢弘实践,这是中国经济学人的底气和福气所在。第三,要从中国实践出发提炼普遍的经济道理。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大一统政府”和文官体制,为中国的现代经济发展提供了最为鲜明的历史底色;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问题,理应成为中国经济学者用力最深、贡献最大的研究领域。
李稻葵教授指出,世界各国的政府都是市场经济的最大参与者,从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即可见一斑;政府的行为和政策激励将直接影响经济绩效,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各国在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时是大相径庭的。他以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的“政府风险基金”、上海引进大众汽车合资企业、底特律的衰败等三个例子,说明了中美两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巨大差异性。中国之所以能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因为政府从未将市场当作异己的力量,而是积极扮演市场机制的启动者、市场经济的完善者、市场经济发展的保护者角色,推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走向良性轨道。更进一步说,政府与市场的正向互动,源于政府官员和机构在这一过程中的激励相容。这其中仍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现象和命题。
最后,李稻葵教授总结说,政府与市场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界亟待开辟的新研究领域,也是中国经济学者能够向世界贡献独特理论和经验的分支领域。他诚挚地呼吁,中国经济学人共同努力,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和实践提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学新知。
供稿 | 毕悦
美编 | 豆荚
校对 | 阿布、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