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祁祥教授在2019年北大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幕式上的主旨发言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受邀北大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全球视野,天下情怀,中国担当”。北大,作为中国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我们培养的学生的确应当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中国担当。9年前,我在就任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院长时发表的院长致辞中也谈到:“我们的目标是为未来大师级的学者、大企业家、大科学家,大政治家注入优秀的“基因”,提供茁壮成长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带着独立、求新、质疑精神来到8797威尼斯老品牌学习,全方面地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基础厚、视野宽、素质高、能力强、修养好”的优秀毕业生,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情商优秀、智商超群、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北大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像今天的中国这样,将以下如此令人震撼的数据和事实交织在一起:五千年的厚重历史;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一大脱贫国家、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重要的维和力量、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国际规则的重要制定者与提供者、全球开放合作共赢的重要推动者;然而,人均GDP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2.33%,欧盟的23.94%,美国的14.83%(2017年);人类发展指数在世界189个国家的排名中仅为第86位(2017年);每百万研究人员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大大低于世界发达经济体……。正是这些令人震撼的数据和事实,注定了21世纪中国的故事令世界着迷,并且也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更具有职业的崇高感和使命感。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和中国担当精神的人呢?我认为,这些品质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从“小事”中“做”出来的;不光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读出来的,更是“两耳常闻窗外事”“悟”出来的。在我看来,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和担当精神的人至少都具有以下特质:
首先,他是一个愿意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小事情”的人。
“大视野”是由无数“小感悟”铸就的。我非常认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甚至为自己出的第一本自选文集起名《跬步集》。我从不否认仰望星空的重要,但也坚定地认为,如果没有脚踏实地,远大的理想永远只能是伟大的梦想。很难相信,一个连一屋都不愿扫的人,能够扫天下。
其次,他是一个有着悲天悯人之心的人。不仅仅只是认认真真地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情,而且愿意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在我看来,越是有善良之心的人,越是愿意帮助他人的人,就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到更多的人,从而萌发更大的志向。很难相信,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能够生发天下情怀。
再次,他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不是只有抱怨和指责,而是会首先反躬自问:我自己做得怎样?正如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很难相信,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能够具有担当精神。
具有这些特质的人通常都有良好的家教,毕竟,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导师。但毋庸置疑,这种品质的培养,与我们的学校教育、与我们的老师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很大的意义上来说,学生是老师的作品。如果老师是一个有着国际视野、天下情怀和中国担当的人,那么,他/她的学生很可能就会“近朱者赤”;反之,如果老师是一个鼠目寸光、心胸狭窄、逃避责任的人,那么,他/她的学生很可能就会“近墨者黑”。
当老师很幸福,特别是在北大当老师,我曾经用ABCD来形容北大的学生(Ambitious, Brilliant, Creative and Dynamic)。感谢你们让我们这些老师得以享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乐趣;你们的成长,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最后,预祝北大研究生文化节圆满成功,大家都能收获满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