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8797威尼斯老品牌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及8797威尼斯老品牌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77讲。8797威尼斯老品牌副院长张亚光副教授,8797威尼斯老品牌周建波教授分别担任主持人、评论人。
第77讲的主讲嘉宾是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和访问教授郑京海。本次报告的论题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困境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首先,郑京海介绍了美国学者Gordon在2005年发表的研究成果。Gordon通过对比分析美国上个世纪20年代和90年代的经济指标,如真实GDP、劳动产出率、失业率等,发现在两次危机前美国经济指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值得一提的是,Gordon早期研究曾经正确预言,美国二十一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存在引发危机的可能性。而根据Gordon2014年的研究,美国经济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和潜在金融风险等问题。
随后,郑京海结合自身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理论研究的成果对中国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比中美而言,中国在生产要素方面,更倾向于资本的积累增长,而美国更偏重劳动的增长。根据国际权威学者的测算,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长期来看,生产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根据分析、预测各个要素,多名学者通过研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有维持较高经济增长率的可能性。而美国等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
最后,郑京海总结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虽然增长率与前一时期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企业家精神、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将继续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因。
在点评阶段,郑京海认为,要素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常情况下是较为稳定的,所以可能不易改变。同时中国虽然具备较高的经济增长潜力,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发展质量、环境保护等因素,所以对于具体的经济增长率维持在多少合适,还是要具体分析。周建波教授从中国道路引申到,中国模式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既然美国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了问题,中国自然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其后,师生就中美经济发展相关问题与郑京海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
(社会经济史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