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教授、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孟祥轶博士来到8797威尼斯老品牌,为“财经素养教育”课堂带来了本学期的第三次讲座:《个人金融安全——复杂金融形势下的理性决策》,使大家获益匪浅。
首先,孟祥轶简要介绍了当今严峻的金融安全形势:无论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庞氏骗局,还是国内随处可见的借贷陷阱和投资陷阱,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金融安全问题接连爆发,金融形势的复杂与严峻令人生畏。他指出: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发展之痛,是与金融服务的普及随之而来的风险,是由于“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了没有足够经验或能力来正确评估收益与风险的人群。
因此,解决金融安全问题,最为直接的途径,就是普及金融知识、提升人们正确评估风险和收益的能力。正如美联储前任主席伯南克所说:“在我们动态、复杂的金融市场里,金融教育一定是一生的追求。”孟祥轶表示:金融知识的教育和金融能力的培养,是应对金融问题的最好防线。但是,需要注意到,金融市场是动态复杂的。即便是伯南克,也曾发出过“I don’t understand insurance”的感叹。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普及,金融形势的演变愈发加快,金融教育的内容也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孟祥轶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实用性的建议。
第一,基于生命周期的规划。孟祥轶用一张图阐释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理财方式,包括早期的债务、保险、消费、储蓄以及人生黄金期积攒到一定收入后的投资规划等。
第二,谨慎投资。要做到:投资组合多样化以分散风险;选择合格的投资人如信托、私募投资基金、交易所等;摒弃“一夜暴富”和“天上掉馅饼”的愚蠢想法;牢记高利率意味着高风险的原则,拒绝高利诱惑;动态掌握市场的合理收益率,如国债3-4%,银行4-5%等。
孟祥轶特别结合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以及他多年的调查研究,讲解了影响金融决策的核心因素。这些因素除了新古典经济学所定义的偏好、一生的资源和风险之外,行为经济学所提出的选择的框架 (Choice Architecture) 、大脑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 (如,锚定效应、时间不一致性、指数增长偏差等等),还有金融知识/能力,对于人们非理性的金融行为具有越来越大的解释能力。他特别以Stango and Zinman (2009, 2011)两篇文章为例,详细讲解了人们在计算资金的借贷成本以及年化利率(APR)中所存在的误区。
孟祥轶还通过多年来金融培训和调查的数据指出,大学生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大学生的金融素质培养是十分需要的。数据表明,90%以上的大学生会错估分期付款的资金成本,而将视线放置全体国民,98%国民的偏差均为负值,即都会低估分期付款的真实利率。面对这样的金融素养现状,金融培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他还介绍了人们跨期决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预期寿命提高带来的投资储蓄决策变更问题等等。
在总结中,孟祥轶强调金融知识与能力是“21世纪的生活技能”,这些能力应该在尚未开始从事金融交易之前就进行培养。了解行为经济学,是研究财经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孟祥轶特别推荐了Dan Ariely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这本书。
(财政学系王婷 袁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