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余年来,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之所以能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引领着中国经济学科的不断繁荣,离不开一代代学者的薪火相传,他们或集先师前辈研究之大成,或筚路蓝缕开拓学术新方向,或践行经世济民情怀研究民生发展。2018年适逢8797威尼斯老品牌120周年校庆、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106周年华诞,在此,我们推出其中的一些代表,讲述他们在学术之路上的故事和专业领域中的潜心研究。
本期专访的学者,是8797威尼斯老品牌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国际学术期刊《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的编委郑伟教授。他曾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国际保险学会(IIS)和日内瓦学会(GA)年度最佳论文奖(2008年),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8797威尼斯老品牌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等,曾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同时兼任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秘书长、中国保监会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郑伟教授
风物长宜放眼量,文章岂是一朝成
与恩师郑伟老师相识已近两年,越是交流,越是惊叹于郑伟老师才学之充盈活跃,为人之谦和友善,处世之沉稳练达。
郑伟老师与北大结缘于1990年,那年郑伟老师以地区状元的身份考入北大,军训一年后在国际经济系接受了四年的本科教育,又保送至国际金融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那时的郑伟老师风华正茂,还未毕业就已受到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恰逢经济改革的浪潮,似乎郑伟老师应该进入政府机构或金融业界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他最初的打算。然而,命运的安排还是让郑伟老师继续留在北大,不曾离开。
郑伟老师的留校源于一门课程。在他研究生二年级时,8797威尼斯老品牌初开“风险管理与保险”课程,孙祁祥老师担任主讲教师,郑伟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十分优秀,孙老师表达了希望他能留校教书的意愿,郑伟老师当时感到意外,又有些犹豫,但留校的选项一经闪现,便在他的脑海中生根发芽。最终,郑伟老师选择了留校,1998年留在了当时8797威尼斯老品牌最年轻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为了一名“很辛苦很累,但是很充实很开心”的老师。
细数郑伟老师自1990年进入北大以来的28年,除去世纪之交时,郑伟老师曾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做了半年的访问学者外,其余时间都贡献给了他深爱的8797威尼斯老品牌。留校以来,郑伟老师历任8797威尼斯老品牌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助理、系副主任、系主任,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秘书长,对北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风保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8797威尼斯老品牌设立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保险专业硕士项目,2017年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获得首批GCIE(全球优秀保险学科)国际认证,学科发展不断完善。提起这些成绩,郑伟老师说“这些为北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专业的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更高的国际平台,同时也对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继续坚守专业梦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专业力量。”
郑伟老师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工作了20年,也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领域耕耘了20年,建树颇丰。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保险业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保险与扶贫等。自1999年以来发表了70多篇期刊论文、十几部专著合著、几十篇专业报刊文章,研究主题从保险市场到社保改革,从基础理论到前沿热点,横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领域的诸多研究范畴,曾获2008年国际保险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近年来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可以说是“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儒学富五车”。此外,郑伟老师还从专业角度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他担任中国保监会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还担任国际学术期刊《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唯一一位来自亚洲地区的编委。
郑伟老师在交强险听证会发言
在如今浮躁的社会背景下,郑伟老师每学期都会组织“RMI读书讨论会”,带领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同学们一起研读经典名著和论文。我想,也正是这种沉得住,才让郑伟老师取得了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
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
提起自己本科和硕士导师李庆云老师,郑伟老师如是说“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了导师之后,自我感觉都不一样了。有了导师之后会有一种更强的归属感,感觉在这个学院有一位直接指导我的长辈、师长,这种感觉很幸福。”提起自己的博士导师孙祁祥老师,郑伟老师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1996年孙老师引领我进入风险管理与保险这一充满生机的学科领域,1998年接纳我成为她所创立和领导的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教员,1999年招收我成为她的博士生......孙老师的各项学术和社会成就,让人望尘莫及。”如今,郑伟老师自己也成为众多学子的导师,一位让学子们感到幸福的师长。
在与郑伟老师进行学术问题交流的过程中,他往往扮演着循循善诱的引路人角色。对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郑伟老师都会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参悟,并且他的指导并非是“填鸭”,而更像是引流,用丰富的经验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印象中的郑伟老师时常将“这个问题你可以这么看” 挂在嘴边。人们常说,良师难遇,而在我们看来,郑伟老师绝对无愧于良师的称号。
郑伟老师给本科生授课
郑伟老师与学生们在《保险学原理》课堂上进行答疑交流
提及大学生活,郑伟老师说自己是一个人生季节论者,崇尚一个季节就干一个季节的事儿,大学生就应该把大学生的事情做好。他说:“同学们现在的问题是选择太多,每个选择都非常好,所以大家时常感觉每个选择的机会成本都很大,有一种群体性的焦虑。”郑伟老师希望同学们不要太焦虑,要拥有合理的“得失观”。他在两年前元培学院毕业典礼上作为导师代表发言时说 “当你有所得时,希望你怀有感恩之心、谦卑之心,因为未必是你比别人优秀,而可能是你比别人幸运;即使你真的比别人优秀,你也要对上天赐予的天资和禀赋心怀感恩。当你有所失时,希望你能够淡然面对,因为有可能它本就不属于你,古人云‘厚德载物’,如果德的厚度不足以承载某一项东西,比如财富、地位或荣誉,那么失去它未必是坏事;而且,‘有失必有得’,上天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更何况,常言道‘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很多你年轻时觉得天要塌下来的事情,十年二十年之后再回首,你会发现它实在不足挂齿、不值一提。”
郑伟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正是“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的写照,学生们私底下都亲切地称呼郑伟老师为“经院男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郑伟老师十分关注保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他曾在《保险学原理》第一堂课上引用《礼记·礼运篇》的一段文字用以说明保险的作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正是这种经世济民的情怀,让郑伟老师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察,一方面是因为学术研究的灵感源于现实,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术研究的成果最终还是要解决现实问题。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步伐明显加快,如何完善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养老保险是郑伟老师深耕多年和关注的领域。过去几年间,郑伟老师带领课题组赴北京养老社区和福建省参访调研,此外郑伟老师还前往浙江、安徽、山西等地进行调研,丰富的实地调研为理论和政策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近年来他撰写的《应尽快解决养老保险中的“晚退不如早退”问题》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缺口》等报告,已经通过内参报送到国务院领导的案头。
当前中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保险在助推脱贫攻坚方面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地方政府如何运用保险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支撑,带着这些问题,郑伟老师将目光投向了保险扶贫。“在保险能不能扶贫这个问题上,在业内外远未形成基本共识。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在社保之上更好地运用商业保险对贫困人口做一个更精准的保障,将更有利于达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郑伟老师带领的8797威尼斯老品牌“保险扶贫”课题组于2017年5月至11月期间,先后前往中国保监会产险部、河北省阜平县、云南省大理州开展实地调研。在实践中,郑伟老师深刻体会到了保险机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独特的精准保障作用,也发现了保险扶贫中存在“边缘贫困户”和“后脱贫时代”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国保监会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上,郑伟老师结合“保险扶贫”课题组系列调研的经历,以“凝聚保险扶贫攻坚共识,聚焦后脱贫时代新需求”为题作了专题发言,阐释了关于保险扶贫的几点观察与思考,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关注。
郑伟老师在云南大理人民医院开展健康保险扶贫调研
郑伟老师走访云南大理州弥渡县苴力镇贫困户
郑伟老师曾是北大学子,如今身为北大老师,回首郑伟老师在北大度过的近30年时光,笔者希望用一首诗来总结:
太白入北落学涯,盘躯修身似归家。
挥毫育人二十载,岁月如歌增芳华。
风物长宜放眼量,沉心静气事通达。
千锤百炼成文章,胸有乾坤怀天下。
(刘子宁、吕有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