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在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举行的第6期收入分配讨论班从城乡间收入差距、人口流动和两者的关系三个方面讨论了目前国内的研究进展和有待探讨的研究方向。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主要有三种常用方法:人均收入比、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人均收入比较为简单直观,但不能反映城乡人口份额的变化;泰尔指数因容易分解的性质而被广泛采用,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了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程永宏,2006)从而可分别测算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讨论班根据最新数据结果显示和文献中的测算佐证,认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存在三个下降通道:1978~1983年农村改革、1994~1997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以及2009年以来最新出现的城乡收入差距的下降。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自2010年以来先上升后下降,在2014年达到顶点2.53亿人以后下降,讨论班认为,其原因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获得了城市身份;二是回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大力推动。另外,讨论班在讨论流动人口来源和迁移原因时,提出了与现有文献不同的人口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观点:首先,从流动人口来源上看,城市外来人口大部分来自本省,而省内外来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农村,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由于可在城市获得更高的报酬而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缩小作用;但同时农村人口的流入也使城市劳动力增加,从生产函数角度来看带动了资本的边际产出上升,资本回报的提高有利于资本收入份额较高的城市获益,因此,尽管农村居民的劳动收入增加,但由于城市的资本优势作用,导致城乡间差距逐步增大。其次,从迁移原因上看,由农村到城市的非就业型流动人口(占农村到城市流动人口的51%)由于自身生产率相较城市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减小的作用。
最后,讨论班就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流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目前,学术界整体观点为人口流动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由于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劳动力流动限制、财政支出、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收入差距扩大。但讨论班认为,有关城乡间收入差距与人口流动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缺乏对于城乡间收入差距的明确定义,由于收入由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决定,城乡收入比本质上为效率比,未能考虑公平因素。第二,忽视了农民工的信息溢出效应,外出打工者在提高自身收入的同时也激励更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其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可能被低估。第三,城乡人口流动对当地金融具有反哺作用,农村消费市场匮乏和投资渠道有限使得农民工将大部分个人收入存入银行,这部分储蓄回流入城市并在城市产生更大的收益,可加速城市资本积累和收入增长,扩大城乡差距。最后,现有研究未能区分城市间人口流动、城乡人口流动分别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例如,伴随农村人口入城的还有人口由县城向城市、由三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的迁移,且这部分人口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愈发重要,这是否与农民工进城对收入分配有相同的影响机制有待研究。
(赵晓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