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8797威尼斯老品牌第三期货币经济学讨论班举行。本次讨论班更深入地挖掘了Kiyotaki和Wright的货币搜寻模型,主讲人王灿展示了该模型的混合均衡解以及动态均衡解。具体来说,当类型2的参与人采取的策略为“交易”,类型3的参与人采取“不交易”的策略时,在一定的参数值范围内,类型1的参与人在选择“交易”与“不交易”时的效用是无差异的,因而会混合自己的策略。此时,商品1、商品2和商品3都有可能成为交易媒介。同时,该模型还可能存在动态均衡,此时类型1、2和3的参与人都会混合自己的策略,根据此时三个代理人在“交易”与“不交易”时的效用都无差异以及每种商品的分布的动态演化过程,可以计算出最终的动态均衡。
随后,主讲人介绍了Lagos和Wright(2005)的“昼夜模型”。该模型假定经济中每期都存在两个市场:“昼市”和“夜市”。“夜市”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瓦尔拉斯市场,消费者在这个市场上选择夜间的消费和带入到下期的货币量以最大化效用。而“昼市”是这个模型的一大特色,Lagos和Wright假定在这一市场上消费者会进行专业化生产,因而会对其他人的产品产生需求,在白天每一名消费者只能以α的概率随机匹配到另一名消费者。在他们相遇后,消费者之间会进行议价(Bargaining),以决定是否进行交易。议价可能产生三种结果:一是两名消费者恰好持有彼此想要的商品,因此直接进行物物交易;二是其中一位消费者需求另一位的产品,而反之则不然,因此他们之间会进行货币与商品的交易;三是两名消费者都不持有对方想要的商品,从而不发生交易。消费者在“昼市”中的效用应是三种可能的结果的期望和,因此消费者要对交易的数量和价格进行谈判以最大化其白天的效用。可以看出,这一模型中的“昼市”其实就是货币搜寻理论的拓展,它刻画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
货币经济学讨论班对货币理论和模型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和深入的挖掘,但并不拘泥于理论或模型本身,也十分注重将经典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结合。本期讨论班中,赵晓军老师就带领主讲人以及2015级博士生余航、周泽宇共同讨论了这两个模型的现实意义。赵晓军指出,Kiyotaki和Wright的模型可以用于分析货币的国际地位。例如,若证实类型1和2的参与人都采取混合策略,而类型3只采取纯策略,这意味着在实际交易中有两个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当作储备货币,并且他们的福利都有所改进。如果深入挖掘,则有可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对于Ragos和Wright的“昼夜模型”,大家认为可以将它应用到分析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问题中。由于国企和私企在产品市场中基本是完全竞争的(至少在某些行业中如此),这类似于“夜市”;而在要素市场上,国企和私企在取得要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议价,且两者具有不同的议价能力,这就类似于RW模型中的“昼市”。因此,如果将“昼夜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改,使之匹配中国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将有可能用这一模型解释我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要素错配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赵晓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