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货币经济学讨论班第一期举行。2015级博士生王灿主讲了Kiyotaki和Wright于1989年发表在JPE上的文章“On Money as a Medium of Exchange”。这篇文献是货币经济学中搜寻理论(search theory)的奠基石。不同于传统的MIU模型,该文认为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是货币产生的本质原因。同时指出CIA模型所描述的货币是一种“Ad-hoc”形式的,即假定消费品(或投资品)必须用货币购买,但并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经济中会产生货币这种专职于交换的特殊商品。因此,文章从人们的交易行为出发,展示了货币的演化过程。
文章指出,货币的产生伴随着生产的专业化。专业化分工导致某一家庭除了消费自己的产品外,还需要消费其它家庭所生产的产品,因而产生了交易需求。文章首先介绍了一个包含三类家庭的搜寻模型。该模型有两种纯策略纳什均衡。第一种是“fundamental equilibrium”,即家庭会将储存成本最低的商品作为交换媒介;第二种是“speculative equilibrium”,即家庭会同时偏好储存成本最低和流动性最好(即使它的储存成本最高)的商品作为交换媒介。
自然而然地,文章在上述框架中引入了法定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由于法定货币的储存成本最低且流动性最好,因此只要所有人都认可法定货币可以用于交易,则一定会出现一个含有法定货币的均衡。同时引入法定货币会排除掉“speculative equilibrium”这种均衡。
最后,文章证明了法定货币的引入可以提高居民福利,并且法定货币在交易中占比越高的话,居民的福利水平会更高。这就完成了对于货币在经济中的演化过程以及出现的必然性的描述。
之后,主讲人与赵晓军老师、2015级博士唐琦、余航、周泽宇、2016级博士王龙、王琪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中,大家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或思考:
1、Kiyotaki和Wright考虑的是纯策略纳什均衡,并没有考虑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事实上,在第一个三类家庭的模型中,可能存在某类家庭既持有成本最低的商品、也持有流动性最好的商品的混合策略均衡。这是文章可以拓展的地方。
2、文章是在非合作博弈的理论下进行讨论的。但如果家庭之间可以相互联合,则有可能出现更有效的解。这一有效解的出现,将有力地解释当前国际货币联盟产生的可能性。对这一博弈均衡稳定性的考察,将有助于理解国际货币联盟的稳定性。
3、货币的搜寻理论的模型虽然可以清楚地阐释货币的起源即功能,但其模型过于抽象画,很难在现实中找到对应。因此,搜寻理论的模型只是在描述一个美好的故事,但不太能运用到现实中,例如货币政策领域。因此,如何对货币的搜寻模型进行改进,或者与现有的可用于政策分析的模型相结合,也是可以思考的问题。
4、模型可以有两个很有趣的推论,只要经济中存在能提供效用的商品,少量的商品就能够保证海量货币的稳定存在。只要使用者对某一商品存在特殊偏好和信念,这一商品就有可能成为货币,即使其本身不带来效用。这两个推论对解释现今国际金融格局提供了帮助,便于理解“美元锚”和“大宗商品”的特殊作用。
探寻大师足迹,开拓科研思路,联系中国现实,献计改革发展,是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西方经济学货币经济讨论班举办的主要目的。该班每周六下午3:00至6:00在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大楼303室举行。
(赵晓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