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8797威尼斯老品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四组学生代表分别来到张友仁、晏智杰、刘方棫、弓孟谦四位老教授家中探访,传达来自经院学子的问候。
张友仁老教授1947年毕业于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济系,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发展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晏智杰教授1962年毕业于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济系,曾任8797威尼斯老品牌院长,他潜心于西方经济学及其历史、中国经济改革及中外经济体制比较、中国特色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刘方棫教授致力于生产力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市场经济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弓孟谦教授在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资本论》研究等方面有相当的造诣。

张友仁教授和同学们
手捧鲜花的同学们受到了老教授的热情接待。在与四位老师的交谈中,同学们发现教授们虽然个性经历不同、谈话主题相异,但却有很多相同之处:言谈举止中无不饱含着对后辈学生的真诚期许和谆谆教诲;两鬓斑白却仍潜心学术,保持着严谨认真的学术精神;目光不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心中永存经世济民情怀。这些教授们见证了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发展和辉煌,每当提及学院,眼中总是闪耀着满满的自豪。这既是对百年经院已取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年轻经院学子们的期待。
拜访教授的经历让志愿者们受益匪浅,在与几位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感悟。老教授们严谨治学、孜孜不倦的品格,言谈举止中所展现出的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和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在令同学们叹服的同时,也激励着经院学子更加勤奋地学习,力争成为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骄傲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学生们跃动的思想和青春的活力为老教授们的生活带去了欢乐,而老教授们诚恳的教导和朴实的风采也为学生们今后学习、生活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今天,领略老教授们的学术风骨;日后,更要跟随智者,砥砺前行!
(院团委 供稿)
附:学生感言:

刘方棫教授和同学们
学生谢冰阳:“刘老师很喜欢说到他的学生们,真是桃李满天下,在政府、国企,国内外都有。一个科研人员最值得自豪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吧;一个老师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应该就是他的学生。我们似乎能感觉到,刘方棫教授作为兼学术和教学于一身的人,对留下的知识与人才十分骄傲。他是一个教授,但是也是一个普通的‘老师’。”

弓孟谦教授和同学们
学生王钰希:“现在人们选择学经济学可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老教授上大学的年代,经济学并不是什么显学。说到当初为何选择这个专业时,老教授说他当时去苏联访问时被政治经济学吸引。现在听来可能显得虚伪,但当时老教授真的是羡慕苏联的发展,真心想为中国的发展也做出一些贡献才选择了这门学科的。现在的经济学学子,真正一心想着经世济民的能有几个?”

晏智杰教授和同学们
学生丁碧莹:“我对经历过上个世纪那场浩劫的学者总是怀有一种敬意。大家学者往往都是单纯的,因为他们多是在比磨砺人的社会纯净的多的象牙塔里潜心学术,学会享受寂寞和站在高处的寒意。然而那个年代的学者却要多经历一份人世的苦难,经历猜忌、诽谤和背叛。所以当我见到微笑着的晏教授时,心里是有几分惊讶的:他苍老但不沧桑,言语中仍然带着十足的诚恳。那段日子似乎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张友仁教授和同学们
学生卫昊辰:“从他平静的外表下,和蔼的声音中,仿佛看到了近一个世纪的壮丽人生。从西南联大到建国,再到各国游历讲课,老人见证祖国从落后一步步走向富强,他的经历是无价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品读,去体味,去学习。若他的热情还在为一方热土沸腾,若他还保持着学生似的虔诚求学之心,若他还未因德高望重而自恃功德圆满,那么,我愿意相信,生命的春天也愿为他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