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本学期第二次“经济学论坛”举行。论坛由经济学系主办,每月一期,旨在打造一个经济学专业人士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对当前及未来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和现实热点问题展开广泛、深入、全面、开放的探讨。
本次论坛由李绍荣教授主持。发展经济学系教师张鹏飞博士作了题为“Hicks Meets Kuznets: Sector Biased Technical Change and Persistence of Structural Change”的学术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教师陈仪博士和经济学系教师崔小勇博士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张鹏飞博士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发现了库兹涅茨现象(Kuznets facts,即产业结构变迁和部门间经济增长的非平衡)。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提出了有偏技术变迁(biased technical change)的概念。迄今为止,有关产业结构变迁和有偏技术变迁的文献相互割裂。张鹏飞博士的研究试图通过发掘产业结构变迁的根本动力以弥合其中的割裂。报告的主要结论是:(1)部门之间的纯粹劳动增进型技术变迁(purely labor augmenting technical change)的速度差异决定了部门之间是否存在有偏的技术变迁;(2)部门偏向的技术变迁是决定部门之间经济增长是否非平衡、产业变迁能够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3)部门之间经济增长的非平衡以及产业结构变迁的根本动力只能来源于部门偏向技术变迁;(4)部门偏向技术变迁的方向不但取决部门之间在劳动密集度以及技术变迁溢出程度的相对大小,还依赖于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
陈仪博士和崔小勇博士肯定了报告所做的贡献,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及可能改进的方向。张鹏飞博士对两位评论者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回应。
(经济学系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