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午餐会是我院重要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已连续举办多年。
10月28日中午
,本学期第四次学术午餐会在202室举行。
在本次午餐会上,我院青年教
师唐翔博士以《人民币低估之谜:一个投入产出分析》为题作学术报告。他认为,近三十年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包含一个很突出、很令人费解的现象,可以称之为“人民币低估之谜”。这个现象有两个既有区别又彼此关联的维度。其一,从纵向发展上看,与经典的巴萨模型与一般国际经验所表明的相反,中国的相对物价水平或者说实际汇率不但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高速增长而上升,反而持续下降。其二,从横向比较上看,西方学界普遍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近年来存在严重低估。
在回顾了主流理论解释的不足之处后,
唐翔博士提出一个独特的猜想,即:由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监管缺位,导致中国在劳动标准、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三个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地区间竞次,对一般价格和工资水平产生了巨大的压低作用,致使中国的相对价格水平即实际汇率长期走低,经过多年积累至近年已大大低于其潜在合理水平。这是产生“人民币低估之谜”的主要原因。
竞次(race to the bottom)是当今全球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大体上对应中国本土语汇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它所指的是,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各国和各地区政府会竞相降低对企业的监管标准,特别是劳动标准和环境标准,以帮助境内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相对的产品价格优势。劳动标准竞次是指降低劳动保护和安全系数,提高劳动强度和以及降低工人薪资待遇,其突出表现是小煤窑(以及矿难)、超载、加班、和拖欠工资。环境标准竞次的突出表现是工业生产对环境污染加剧和频发的环境危机。产品质量标准竞次是指在购买者不知情或无法鉴别的情况下,偷工减料,或者以次充好,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其突出表现是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等问题。这三方面竞次的共同特点是造成单位产出的中间投入减少,从而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也不断下跌。
为了估计竞次对物价和名义工资的压低程度,
唐翔博士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了两个在中国存在严重竞次现象的部门,即公路货运业和煤炭开采业。公路货运业的竞次主要表现为超载。煤炭开采业的竞次主要表现为安全生产问题和环境破坏问题。投入产出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在
2007年,单单这两个部门竞次的叠加效应就可以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以及名义工资)比潜在合理水平降低20~30%;换言之,消除这两个部门的竞次将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24~44%。因此,中国的地区间竞次完全可以解释“人民币低估之谜”。
唐翔
博士认为,上述结果表明,如果消除竞次,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名义工资的上涨幅度可能会令中国出口制造业的价格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殆尽。
唐翔
博士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师生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
(科研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