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
晚,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表彰他们在宏观经济领域所作的研究。就在该结果公布后的一个小时内,著名财经媒体、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方烨通过电话采访了我院经济学系杜丽群教授。杜丽群教授就萨金特获得诺奖发表了如下主要看法。
作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开创者,托马斯·萨金特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虽然萨金特的研究领域很多,比如:他在时间序列分析方面有开创性的研究,他对古典失业和经济大萧条这样的重大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他甚至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他最主要的贡献还是在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以及动态经济理论方面。
萨金特与卢卡斯、巴罗和华莱士一起开创了理性预期学派,他撰写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动态宏观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了西方学生中的标准教材。这两本教材提供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研究思路,用全新的分析框架去分析时间序列,并且把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看作是随机过程。
同样是理性预期学派的开创者,罗伯特·卢卡斯比萨金特早1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因为除了理性预期这一领域,两人的其它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卢卡斯的获奖理由是“他倡导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中,他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让他的成果得以更早地为各国政府所接受和应用。可以说卢卡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有两个,既包括动态经济研究中的理性预期理论,也包括他开创性的运用了理性预期理论去解决经济周期运行方面的问题。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位获奖学者非常有意思。如果仅从观点上来看,萨金特与西姆斯是存在分歧的。如果一定要判断两人为什么能同时获奖,那就只能说和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关了。
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至今未能走出经济低迷的状态,导致人们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感到怀疑,迫切地想知道未来的经济形势会好转还是会更加糟糕,这个时候人们就希望能用经济学理论重新审视政府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具体影响,并且希望能从已有的经济学理论中获得启示。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在欧债危机不断加剧和全球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过多地指望经济学家开出良方和解药。经济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应该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摸索中找到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10/11/c_122140585_2.htm
(院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