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
下午,中国经济思想史论坛第二期讲座在经院203教室举行。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钱津教授为师生们作了题为“转化基础自然观——谈经济学的时代变革”的讲座,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钱津教授首先从新技术革命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讲起。他认为:与时俱进不是从对社会的认识开始转变的,无论何时,与时俱进的起点都应是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即都是人类对于自然认识的重大推进。在人类的认识逻辑上,总是先有人对自然认识的变化,才随之有人对自身的认识变化。人对自然的认识突破才能引起人对自身的认识突破,才需要人们的思想与时俱进的。新技术革命是一场自然科学的革命,是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突破,因此,我们的认识进步必须是随着新技术革命与时俱进。
新技术革命推动人类劳动的发展实现重大转折,是延展脑力作用劳动工具为主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但这还是从表象和结果的方面认识新技术革命的作用。而要是更深刻地认识新技术革命之后与新技术革命之前的时代变化,那就要从人类的思想发展层次来说,新技术革命的最重要的意义是打破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封闭性。
基于思维方式与新技术革命关系的启示,钱津教授指出:一个国家的落后,经济只是表面,思想的落后才是最根本的。对照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我们应该好好看一看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思想发展方面的不足。如果这些深层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那对中国的工业化顺利实现是有阻碍的。所以,我们现在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基础问题,根据实现工业化的需要,彻底解决中国科学界包括社会科学界的自然观陈旧落后问题,在最基础的思想层次引进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使我们的科学技术界和经济管理界的精英们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他们的力量。为此,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更需要转化基础自然观。
钱津教授通过对人类劳动的划分以及对“社会经济人”概念的界定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从总体上讲,还停留在20世纪的前期。也就是说,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认识,还停留在新技术革命之前,并没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新技术革命代表的人类思想进步的步伐。从那时起,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就停滞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恰恰说明已经进入到21世纪的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着缺乏根本性认识进步的思想真空。只是,直到如今,还很少有人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停滞联系起来,还没有人阐明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认识还停留在新技术革命之前是引发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劳动的整体性是客观存在的,确认劳动具有整体性是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的奠基石,在21世纪的经济学发展中,具有本学科学术上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然而,直到今天,在许多经济学人的心目中,基本上对劳动的认识还是劳动主体活动,并没有自觉地认识到劳动必然是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统一。如此长期片面地界定劳动范畴,缺乏对劳动范畴的科学研究,已经历史地造成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停滞,这对于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推进和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着内在影响的.
(3)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前提条件,即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相比20世纪的自然科学发展,在21世纪,社会科学必须转化基础的自然观。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其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经济学的认识能否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封闭性决定整个社会科学能否在现时代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封闭性,能否进入宇宙空间去提升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因此,从宇宙的视角认识人类劳动的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发展,科学地界定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劳动范畴,在21世纪初的经济学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既代表了经济学研究的自然观的转变,也表现出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对于20世纪之前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继承、变革和发展。
(经济学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