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这一范畴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治理体系不仅在实践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且展示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和经典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的独创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可以而且应当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学界积极探讨,掀起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高潮,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论著。中国人民大学刘伟教授的新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以下简称《探索》)就是其中一部高水平、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
刘伟 著
刘伟教授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领域长期深耕厚植,近年来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做了大量富有学理性、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的研究。《探索》是这些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总结,是一部思想敏锐、理论厚实、内容丰富的力作。
第一,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历史的科学,因为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和运动是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根本上是具有阶级性属性的,因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是有阶级归属的。”由是观之,“政治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回答两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为什么需要建立特定历史的社会生产方式,即为何需要某种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制度。二是怎样运用特定的历史的社会生产方式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即怎样实现代表特定社会生产方式的阶级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该书第16、17页)近年涌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中,关于起点范畴、逻辑主线、方法原则的探讨不少,但是多数讨论都较为单一。《探索》从开篇即强调,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角度出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作为统一体加以考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的价值立场和基本逻辑作为统一体加以考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方位和由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确立的发展方式作为统一体加以考察、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和制度创新逻辑、体制改革目标导向作为统一体加以考察,这些看似抽象的原则,实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重大现实问题的具体运用,比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方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式、改革导向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必须要有自己的价值理论、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论的问题,在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一般是作为理解商品经济的原理而没有上升到方法论层面。《探索》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结合经济思想史的考察,明确回答了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必须以价值理论作为基石的问题(该书第44页)。笔者完全赞同这一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化学说,价值论不可缺席。
第二,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理论与实证相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受《资本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影响,不少政治经济学著作和教科书给人以从范畴到范畴、始终停留在抽象层面的印象。其实,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首当充分地占有事实和材料、从具体上升到抽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各种范畴和理论的时候,通常都结合了对政治经济学学说史的批判,并用大量的经济史和当时的重大经济事件作为论证的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理当保持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理论与实证相统一的特质。《探索》一书就具有这样的鲜明特点。首先,作者不是像教科书那样,以下定义的方式界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践为基础,将其作为研究的客体和根据,从其运动和发展规律中引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使命和方法。其次,作者根据问题导向,梳理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分析。比如,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经济结构的变迁、国民收入分配及其构成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等等。再次,作者充分透析了各种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来龙去脉、发展路径,揭示其中包含的必然逻辑,从而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高度统一起来。比如,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历史进程中的制度创新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统一、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纵向与横向比较中提炼出的历史局限与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所有制改革与收入分配变化之间的相互呼应等等。最后,作者在分析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时,做了大量经济思想史的铺垫和对比,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思想深度和理论厚度。比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最初的“政治经济学的初稿”到形成系统化学说的艰辛探索、政治经济劳动价值论从古典到科学的变革、市场化改革中遭遇的西方正统经济学教条与“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的不断探索、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革命”的根本区别、“共同体”理念及其内涵与外延的发展等等。
第三,鲜明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经济工作中要坚持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发展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同样需要保持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探索》在论述中始终贯穿着这一思维方法。一方面,在体系上,该书具有统一的逻辑结构。从开篇讨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立场取向与价值论基础,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性难题的突破,即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与市场经济 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配置机制之间有机结合,再到所有制改革与分配方式演变、宏观增长与管理、实现长期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坚持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书各个板块、各个部分的内在关联和层次递进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形成了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在具体分析中,作者始终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站在全局高度、辩证统一看问题、分析问题。比如,《探索》总结中国经济改革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创造性探索和贡献时提出,中国波澜壮阔的经济改革,是在所有制结构改革与市场机制培育的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既不片面强调市场化,忽略所有制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非脱离市场机制要求,盲目推进所有制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该书第95页)。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市场价格制度改革的统一中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竞争机制和竞争秩序,从而化解了改革思路中存在的产权优先还是价格优先的分歧。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迫切性与改革可行性的统一中,改革的重心和重点从农村经济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从企业改革逐渐转向政府改革、企业改革的主要举措从收入分配改革逐渐转向产权改革、市场机制的培育从构建商品市场体系开始逐渐推进要素市场化,等等。又比如,《探索》在讨论我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问题时,对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不是肯定一侧、否定另一侧,而是在对二者的特点、条件、效果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要适应新常态下“双重风险”并存(滞涨)的新失衡挑战,需要统一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在运用总需求管理以克服市场需求疲软或市场失灵的同时,引入并且更加重视供给侧管理,协调供给与需求两端,使宏观调控在长期与短期、总量与结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取得协调(该书第226页)。这一观点与我国宏观管理政策与结构改革政策的要求和实际走向是高度符合的。
《探索》一书的理论创新和亮点、优点当然不止以上几点。限于篇幅,本文仅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角度谈了几点《探索》带给笔者的启示。《探索》展示了刘伟教授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长期积淀和深厚功底,这和刘伟教授从教三十多年来坚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长期跟踪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宏观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关系等一系列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当然,书中对有的问题的分析还没有完全展开,人们对作者的观点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意见。但是,不论是从时代性、创新性的角度看,还是从理论性、系统性的角度看,《探索》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笔者相信,在以《探索》等为代表的高质量成果的启发和带动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好更大的发展。
刘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8797威尼斯老品牌院长,8797威尼斯老品牌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等。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等。
方敏
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济学系教授,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8797威尼斯老品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筹)主任,8797威尼斯老品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
供稿单位:经济学系
供稿人:方敏
美编:山竹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