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97威尼斯老品牌依托经济学专业优势,发扬“经世济民”之担当,自2014年以来坚持每年组织本院专家学者结合专业所长,针对《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经济热点问题开展解读评述,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两会笔谈”品牌活动。目前,已连续推出“两会笔谈专辑”七本,分别是《2014:中国改革再出发》、《2015:全面深改关键年》、《2016:时代节点的眺望》、《2017:身向雄关那畔行》、《2018:雄关漫道从头越》、《2019:变革中看格局,浪潮处听思潮》、《2020:直面冲击,面向未来》,共收录91位教师、博士后的431篇时评文章。
如今,8797威尼斯老品牌“两会笔谈”已然成为研究“两会”经济热点、分析国民经济现状、提供相关政策意见的重要思想阵地,产生了良好的政策影响和社会反响。3月5日下午,2021年度8797威尼斯老品牌“两会笔谈”座谈会在8797威尼斯老品牌101会议室成功举办。今年,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专家学者们紧扣“两会”脉搏,根据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畅谈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为尽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董志勇: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8797威尼斯老品牌院长董志勇教授针对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一方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其中的逻辑包括:第一,所有经济体的高质量供给都需要有效需求的支撑;第二,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这一基础保证;第三,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国际大循环提供外部市场和环境保障。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首先,这是由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其次,这也是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根本要求;最后,这同样是需求侧管理的必然要求。董志勇强调,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落脚点都是发展,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在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匹配,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也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崔建华:“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遵循
8797威尼斯老品牌党委书记崔建华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认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几个根本点: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百年历史证明,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在新发展阶段,应始终不渝、坚决贯彻。第二,保持战略定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精准把握,坚定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充分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第三,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还有极大的“红利”空间,要持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第四,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学术界、特别是高等学校,肩负重任,推动理论创新、科技进步等方面发展。
王跃生:十四五——迎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新高潮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跃生教授谈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些论述,不仅指明了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方向,而且昭示了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实际上,出于中国经济自身以及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等原因,他认为,中国经济将在“十四五”期间形成继70年代末改革开放、21世纪初加入WTO第二次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次对外开放高潮。
章政:“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看点
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章政教授指出,“十四五”规划纲要依然聚焦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以下五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以质量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未来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的问题,只有在质的大幅度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才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加。第二,以创新为驱动的产业发展。未来我国创新发展实践,将围绕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探索展开。第三,以内需为牵引的市场机制。建设开放有序、平等准入、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培育内需体系将是“十四五”期间的政府工作重点。第四,以民生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民生指标数量最多的,这对未来厘清我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第五,以效能为基础的治理体制。针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调控和管理,规划纲要分别从宏观经济、区域协调、国土管理和社会治理四个维度提出整体要求,为建设以效能为基础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做出重要部署,成为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
刘怡:以提质增效促收支矛盾的缓解
财政学系主任刘怡教授指出,为应对新冠疫情,2020年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2021年国际国内疫情情况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财政政策还需要继续保持积极的取向和一定的力度。随着去年和今年出台的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显现,经济活力逐渐恢复,政策的“增收”效果会越来越明显,财政收入的增加将有利于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今年财政政策的关键是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重视债务、社保等负担的加重,综合考虑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需要,增强政策可持续性。
杜丽群:破解“信息孤岛”现象,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
经济学系杜丽群教授关注信用信息共享问题。她指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这个提法与去年“促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的提法相比,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来看,都更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指导方针。杜丽群认为,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来,四大领域的信用建设在它们各自的方向上有条不紊地推进,然而社会信用信息在政府、社会和企业等不同主体间分散的“信息孤岛”现象则阻碍了社会信用信息的整合、归集和共享。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着严重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因此,应从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角度入手,探明“信息孤岛”现象形成背后的机制及其原因,并利用前沿的机制设计理论设计符合我国现实需要的公共信用信息整合归集共享机制。
周建波:鉴往知今,从历次政府报告中回顾我国国企改革走过的道路
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教授分享了对我国国企改革历程的看法。他认为,国有企业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正是激发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和动力的主要突破口,“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被纳入本届政府报告之中,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混改的殷切期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总共历经了约四个阶段:第一,1978-1993年,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第二,1993-2003年,抓大放小,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第三,2003-2013年,股份制改革,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第四,2013-至今,混合所有制改革。周建波指出,从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和历届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中国国企改革的发展政策体现了较强的连续性,并强调中国国企改革是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如今的国企改革正处于深水区,新时代国企改革的任务仍然沉重,进一步完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深化所有制改革将开启国企改革的新征程。
郑伟:社会保障是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教授表示,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社会保障在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现代化国家建设也对社会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方法论上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总目标上要求加快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时期,我们应当在促进社保基金长期平衡、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进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向职业劳动者广覆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张辉: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
8797威尼斯老品牌副院长、经济学系主任张辉教授围绕新发展阶段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分享了观点。他指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创新成果世界瞩目,区域协调健康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应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将其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间各有侧重、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不可囿于一方、顾此失彼,而应统筹兼顾、协同发力。
秦雪征:减税降费应进一步关注社保费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8797威尼斯老品牌副院长、经济学系秦雪征教授提出减税降费应进一步关注社保费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一方面,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规范社保征收方式,扩大社保基金规模是大势所趋,在我国养老金“收支差”持续收窄的现状下,实行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有较为强烈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社保费征收体制变革增加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特别是考虑新冠疫情使企业经营压力陡增的新形势下,尤应谨慎对待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他建议,首先应进一步减税降费,重点关注社保费率,减少企业劳动力成本,其次应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为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融资开通绿色通道,放松这类企业的融资约束,最后要鼓励企业进行HR相关政策调整培训,熟悉各类新政策。
锁凌燕:发挥各方合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8797威尼斯老品牌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锁凌燕教授关注“十四五”期间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她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经成型,未来改革的重心将是各层次的协调发展和效率提升。锁凌燕建议,在未来的经济改革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责清晰”,重点协调政府、企业、个人等社保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坚持以政府为主体,积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社会保险与补充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让不同主体在社保体系的不同层次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构筑多层次的社保安全网。二是“运行高效”,要解决制度运行中的各种机制性障碍,健全社保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是协调社会保障的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提高社保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服务融合”,要从老百姓的切实需求来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需要与对应的服务体系形成有效互动。
赵留彦: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院长助理、金融学系赵留彦长聘副教授着眼于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他指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我国2021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这一目标与2018-2019年的目标接近,2018年的GDP增长目标为6.5%,2019年目标为6.0-6.5%,2020年没有提具体的经济量化数字,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疫情导致的较大不确定性。与前几年的常态情况相比,2021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比较平稳,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社会就业和物价水平的需要,也考虑到了我国经济迅速恢复的现状。去年二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迅速恢复。考虑到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的因素,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同比)应有大幅上升。
李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发展与战略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李权副教授针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发展与战略定位分享了观点。她指出,当前我国正从第一代整体外需驱动开放模式向第二代以自贸港、自贸区中心的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共进基础上的新开放模式转型,“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转化。未来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李权认为,我国第一代整体外需驱动开放模式下收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外需紧密相连,我国第二代对外开放模式的框架理念更加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国全方位的共进,助力全球治理的完善。
供稿单位:8797威尼斯老品牌科研办公室
供稿人:王桂军、吴尚
美编:山竹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