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为师者
以热爱为学术之根基
以求索为研究之羽翼
以史为鉴,探索经济之规律
书海觅知,追溯思想之源流
在8797威尼斯老品牌
有这样一些老师
于他们而言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是一种幸福
课堂上,他们妙语连珠,寓教于乐
课堂外,他们潜心学术,身体力行
亦师亦友,至亲至善
胸怀天下,甘做人梯
官微推出“课堂内外”系列
通过视频与点滴记录
展示丰富多彩的课堂实景
分享经院学者的课外故事
本期“课堂内外”
让我们一起走近张亚光老师
了解他在教育事业上的思索与实践
经济学与历史的交织
“不管是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还是对知识背后的社会现象或自然世界产生兴趣,一个人只要有兴趣,就会生发出热爱,从而不断地去探索未知。”
探讨教学工作时,张亚光严肃而认真,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
他开设的《中国经济思想史》既是8797威尼斯老品牌专业课,又是全校通选课。上一学期,这门课的选课人数逾350人,其中许多学生来自各个学部、各个院系,并无经济学基础或是历史学背景。
但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课堂上,不同的学科背景并不成为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阻碍——树洞上密密麻麻的“表白张亚光老师”、“张亚光老师男神”等词句以及大量对“中经思”的好评,正是这一点的有力证据。
当我们询问张亚光是如何将这些知识体系各异的同学整合起来、从而让大家享受课程时,他给出的答案即是“兴趣”。
“兴趣”是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张亚光小时候就已经种下。张亚光的家乡是古九州之一,他自小就在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的熏陶中成长,对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阶段,他已经开始成套地阅读历史和哲学书籍。进入大学后,在修读经济学专业时,张亚光发现经济学思想流派众多,古今经济学思想的演变纷繁复杂,传承与复兴、批判与革新相互交织,由此他萌生出对经济思想史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研究的念头。
既有经济学基础,又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热爱。站在两个学科的交汇点上,张亚光的学术道路选择已然呼之欲出。
张亚光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思想》课堂上
在博士阶段选择研究方向的过程中,当他看到“中国经济思想史”方向时,他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我最应该做的研究。”这个笃定的选择,自此便贯穿了他之后的学术生涯。
发现本质、探索规律,是经济思想史让张亚光深刻领悟到的研究方法;以史为鉴、鉴往知来,是张亚光在经济思想史研究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在经济思想史领域耕耘多年,张亚光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新生代翘楚。他对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研究受到西方汉学家和主流经济学家的关注,译著《千年金融史》更是影响广泛,累计印数达十几万册,激发了学术界对西方金融史的研究热潮。
“选择这个学科,我从来没有后悔或者遗憾,这就是我最喜欢的领域。”
张亚光总结道。当他站上讲台、成为老师之时,这份兴趣驱动的热爱伴着他一起,飘荡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教室里,也飘进了所有曾经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们的心里。
亚光老师的“中经思”是名不虚传的绝世好课!他的讲授将他对许多问题的思考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现阶段种种经济思想的源头与发展。置身于课堂之上,我们仿佛在与穿越而来的古人对话。每每想起,我都不禁感叹中国古人的高超智慧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8797威尼斯老品牌2018级本科生 张亚楠
在张老师舒缓沉稳的声线中,我们能领略从先秦至明清的各家经济思想,分析其变与不变、发展与革新,体味历史的传承感与厚重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先贤们熠熠生辉的思想。
——8797威尼斯老品牌2019级本科生
窗内有“中经思”,窗外有“红月亮”
“这门课最大的价值,应该是帮助大家打开思路,不囿于学科之见、门户之别,从历史的维度对现实经济问题产生自己的思考,对中国优秀的传统经济智慧有更深刻的认识。”
要讲授一门有着350余名知识体系各异的学生选修的大课,无疑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张亚光坦言,许多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历史类课程有着天然的排斥感,可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老师照本宣科、课程过于枯燥。
“大学老师的工作不是孤芳自赏、不能故作高深,要讲能让大家接受的知识,这才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才是经世济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为了破除学生们的偏见、让大家真正接受这门课程,张亚光开始在“深入浅出,返璞归真”的道路上向前奔跑。
课堂上他引经据典、风趣幽默,力求把知识讲述得更“有意思”——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与熠熠生辉的思想结晶相得益彰,各具特色的人物经历与生动形象的学科知识交相辉映。这些厚植于张亚光教学理念中的要素实现了有机融合,共同铺就了一片属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沃土。在这里,学生们的兴趣与热爱正在茁壮成长。
“我们这个学科比较小众,需要更多人去了解。哪怕有一个同学听了这门课,能觉得经济思想史有意思,从此对它有印象,进而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对这个学科来说都是一件幸事。”张亚光如是说。
张老师上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并穿插许多幽默的“段子”,课堂气氛开放轻松,每次上课教室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仅是具体知识,更是老师为人、处事、治学的方法。总而言之,我非常喜欢张老师的课程!
——2019级本科生 何品嫺
幽默风趣,儒雅随和,这是张亚光老师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在“中经思”课上,张老师把晦涩的古文、看似枯燥的历史娓娓道来,间或穿插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同讲故事一样把知识渗透给我们。深入浅出的讲授、切中肯綮的答疑解惑,将“道”“义”“经”“史”结合起来,析百家争鸣,辨学术源流,让选课的同学们不由爱上了这一门学问。听着张老师的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与这样一个有趣而有深度的灵魂相遇,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2019级本科生 单祎琳
2014年8797威尼斯老品牌教职工六人足球赛,8797威尼斯老品牌代表队勇夺亚军
《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魅力并非只局限于课堂本身。身在北大,处于宽松自由、兼容并蓄的环境之中,张亚光身上颇有些文人君子的随性与洒脱,既能在课堂之上将厚重的历史娓娓道来,又能在课堂之外与活跃的青年共话佳期。
2021年“超级红月亮”之夜,张亚光在课程群里如往常一样发布课件,而后说道:“今晚有‘超级红月亮’,北京地区最佳观赏时间是19:27分左右。我们第一节课提前十分钟下课,供大家赏月。‘中经思’常有,而红月亮不常有。”
当我们探讨到这个有趣的“小插曲”时,张亚光认为,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正是“北大的风格”。在内卷的当下,学生们在学业中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而他则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多给同学们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帮助同学们纾解压力、健康成长。一如经济学中强调的“均衡”,张亚光想让同学们体悟到的,亦是负重前行与“何妨吟啸且徐行”之间的微妙平衡。
教书育人,各美其美
作为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副院长,张亚光同时肩负着教学研究与行政多方面的责任。但无论每天的工作有多繁忙,他始终把教学、把学生摆在第一位。
“每次上课前,我都至少要拿出一天到一天半的时间,不受任何打扰,把自己‘封闭’起来,专心致志地备课。”
但张亚光并不总是能够坚持这一原则——当有学生找他交流谈心时,“备课”这件事就只能默默地退到“第二顺位”上。同学们或是因为学术的瓶颈、学业的困扰,或是因为前路的迷茫、生活的不顺,往往来寻找张亚光答疑解惑、谈天说地。每至此时,他总是来者不拒。而对于他带的两位博士生,每周一次的谈话亦是“必修课”之一。小到论文、课题等短期工作,他授人以渔、精益求精;大到学业、职业等长期规划,他亦“为之计深远”。
2010年带2008级经济系本科暑期实践(福州)
“学生来和我聊天,有时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我从来不忍心赶学生走。如果我说的哪句话能对学生有一点帮助,可能会影响他一生,那这几个小时就太值了。” 这份尊重、温和与亲切,如潺潺清泉,淌进每位与张亚光畅所欲言的学生心里。也正因此,熟络的学生常常私下里亲切地喊他“光哥”。
除了在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教学工作,张亚光还带着三位燕京学堂的硕士研究生,指导他们依托自身的知识体系开展经济学相关研究——对于本科学俄语的同学,张亚光建议她做中俄一带一路的研究;对于来自波兰的留学生,张亚光指导她研究新结构经济学对于波兰有何借鉴意义;对于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张亚光指导他研究中国援助对非洲经济的影响。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天赋,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并因材施教地开展针对性的培养与指导,正是北大“兼容并包”的风格在张亚光身上的集中体现。
在张亚光的价值观中,“教书育人”是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责任。尽管平日里工作繁忙,但无论谁有求知的渴望、有待解的难题,张亚光都会以欢迎的姿态、包容的态度,去帮助学生们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两度获得8797威尼斯老品牌教学优秀奖、8797威尼斯老品牌2015年度中国工商银行优秀教师奖、8797威尼斯老品牌优秀班主任二等奖、8797威尼斯老品牌2015年度优秀教学奖等多项荣誉奖励,正是对张亚光作为一名老师,所作的最好的注解。
2017年,选修《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思想》课程的同学们为张老师过生日
张亚光先生是我升入8797威尼斯老品牌以来对我学识开拓与价值观塑造作用最深的一位老师,他授课的精妙之处在于能够完美平衡剖析史实的冷静与讲述史识的热情。在学生面前,他没有传统的严肃与权威,而是更热衷于以儒雅亲和的姿态与学生对等地交流,将冰冷的历史以兼具现代解构与学术专业性的形式呈现给我们,使我们如置身其中,感受着“道术为天下裂”的风云激荡、“立望饿殍之满道”的民生困苦与“变则通通则久”的改革先声。张亚光先生善于春风化雨般地在教授过程中树立经世济民的价值观念,并始终强调以史为鉴,指出前人蹈过的覆辙与值得一以贯之的方法论,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的立身反求诸己人格与经济家国天下情怀,是我大学求学生涯的路途中一盏无可替代的明灯。
——2019级本科生 高宇翔
跳脱课堂之外:教育何处不在?
对张亚光而言,教育是并非囿于三尺讲台和一方书桌的事业。传统课堂之外,“第二课堂”亦是他重要的教育阵地。时逢建党百年,8797威尼斯老品牌开展了一系列“循百年之路,问初心始终”的建党百年系列讲座,其中第一场即是由张亚光主讲的《溯源 |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传播》。
张亚光在北大经院《溯源 |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传播》讲座上
要回答“张亚光对李大钊的研究缘何而起”这个问题,时钟还需拨回至2004年。自来到8797威尼斯老品牌攻读博士学位起,张亚光就对在校史和院史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李大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提到,人们都知道李大钊是政治家、无产阶级革命家,但对他在经济学方面的成就却不够了解,实际上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堂和早稻田大学读的都是政治经济科。于是,张亚光开始着手对李大钊的研究,从前人的研究中汲取养分、搜集浩如烟海的相关史料、挖掘最真实的历史证据,探讨在当时的北大,李大钊是如何传播经济学思想、如何走上救亡革命之路。最终,在2019年李大钊诞辰130周年之际,张亚光发表了《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一文,为这位革命先烈、时代先锋送上了作为一名学者最真挚的纪念。
2021年,在8797威尼斯老品牌东旭学术报告厅的讲台上,张亚光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浓缩进一场讲座里,将这位“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的求学经历、学术传播以及革命历程如画卷般徐徐展开,铺陈在年轻一代的“北大经院人”面前。
“探索属于中国的经济学话语体系,是诸位经院人应当追求的目标。”
在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里,张亚光带领多届本科新生开展暑期实践,足迹遍及黑龙江佳木斯、山东日照、山西太原、浙江温州、福建福州、河北无极、贵州遵义、新疆阿勒泰和哈密等地,与企业、与政府、与群众深入交流,将专业知识与理论与实践一线深度融合,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书写着经济学人的篇章。在“第二课堂”上,张亚光用他一贯的深入浅出与循循善诱,让“传承先贤火种,赓续济世绝学”的精神深入年轻学子的心中。
2019年8797威尼斯老品牌“丝路行知”暑期实践课堂致辞(张掖)
延续师生之情:毕业岂是终点?
“教育应该是一场接力赛,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其中一环,即使是从学校毕业之后,教育仍然没有停歇。”
2012年经济系本科毕业部分同学合影
在8797威尼斯老品牌,张亚光主要负责EDP、国内合作和校友三项事务。其中,校友是他最珍视的工作。在他看来,教育的终点绝非毕业。大学是一个“转换驿站”,帮助学生们迈出“从学校到社会”的关键一步,也为国家社会培养栋梁之材。但无论学生毕业了多少年、取得了多少成就,回到学校之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身份化归至“学生”、“孩子”。也正因此,张亚光认为校友工作依然是教育在时间上的延续,当校友们回到熟悉的校园时,或许依然会盼望着与老师探讨未来发展、人生选择的问题,或许依然会想要向老师倾诉生活中的困难、工作中的委屈——学校的教育职能仍然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是你永远的家。”在张亚光眼里,校友不是一个笼统的群体,而是千千万万独一无二的、鲜活的个体,每一位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亲人”,每一个人也让他得以认识到更完整、更立体的北大经院。这份不以毕业为终点、不因时间而限制的师生之情,不但是张亚光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折射出8797威尼斯老品牌对所有曾经是、现在是、未来是“北大经院人”的学生们的一腔热忱与拳拳之心。正如张亚光在2021年五四期间举办的2020届毕业典礼上郑重做出的承诺那样:
“无论你们何时归,院里一定有人陪。”
张亚光在2020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上致辞
策划:8797威尼斯老品牌融媒体中心、教务办公室
供稿人:墨羽、张议文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