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北大教授茶座是学生工作部主办的一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和名师大家一起品茶畅谈,近距离聆听师长经历、感受学者风范、领悟人生智慧,进一步增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体会青年成长与责任担当。
4月15日下午,8797威尼斯老品牌学生工作部举办第105期教授茶座,8797威尼斯老品牌教授王跃生就“经济学者的人文关怀”这一话题与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
活动现场
王跃生教授从关于经济学发展方向的争议切入,深入剖析了经济学研究的技术化、数学化、科学化趋势及“重术轻道”的倾向同其人文与社会关怀间的张力。经济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决定了其研究要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和人的行为,避免陷入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远离现实的误区。经济现象归根到底是人的现象的集合,对人和人的行为之间发生机理的研究缺位,将导致经济学研究滑向单纯的常识论证和数学游戏。他以人口出生率问题为例,强调经济学不能孤芳自赏、作茧自缚,惟有将历史认知、哲学思考、文化因素纳入经济学考量范畴,其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才是真实可信的,结论才具备现实意义,进而更好指导现实。
王跃生教授分享
王跃生教授结合个人学术经历与学术理想,分享了他对经济学者的人文关怀的理解与坚守。个体的行为选择同传统、习惯、价值观等非制度因素密切相关,正是在北大经济系学习的数年中,世界经济专业的综合性和包容性丰富了他对世界各国语言、文化、历史与社会的理解。陈岱孙先生、厉以宁先生、陆卓明先生等老一辈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辨的重视和经世济民的情怀,塑造了他的研究风格和特点。他认为,关乎微观和边际的学问往往植根于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新三届”一代的学生,经历了社会的转折,他更加关注宏大叙事。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大变革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王跃生教授谈到,学科的分化、细化是近现代学术发展规律,但其与学科的综合化、交叉化并非绝对对立的。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学问,不同学科研究人的不同侧面,而人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各个侧面是相互影响的。学术研究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关注经济学问题本身,又注重其背后的社会学基础,总体观的视野不可或缺。他表示,在工具主义泛滥的趋势中,工具理性充斥学术界,研究者通常缺乏深潜的思想训练与现实关注。工具和思想不可偏废,理论和现实不可割裂,学术问题来源于丰富的实践活动。他鼓励同学们运用好北大提供的综合发展平台,在广泛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推动学术研究向前发展。
学生认真听讲
在提问环节,有同学关心,在经济学视野中,如何看待和解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王跃生教授表示,经济学的本义是要求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而社会财富的分配则需要更广泛的社会科学视角加以解决。不过,由于经济学不能离开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且个体的行为对于效率和生产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而经济学主张不断探索制度优化。同时,全社会在反对资本的无序扩张时,也应注重鼓励资本的合理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经济体制改革是“钟摆运动”,始终在动态变化中寻求平衡。
学生提问
有同学进一步就如何开展好经济学调查、怎样看待西方学术理论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影响提问。王跃生教授提醒同学们,学术问题的提出并非完全来自书本或国外现有研究,剧烈变化中的中国社会蕴藏着丰富学术问题,要立足中国大地开展研究。中华文明作为不从属于西方文明的主体文明,在其悠久历史中具有许多特有的问题与表征,与欧美的主流经济学问题存在差异。研究者应摒弃学术研究的殖民地心态残余,在借鉴西方研究思路的同时,培养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他希望同学们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厚实学术功底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调研,在理论学习中形成问题,在实践调研中解决问题。
有同学关注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希望了解应如何理解这一国内经济新动态。王跃生教授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的出台具有复杂国内外背景,是促进完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伴随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和经济全球化退潮趋势的深化,我国在市场、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等方面的软肋日益凸显,必须巩固强化国内技术、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链。统一大市场直接服务于国内大循环,这要求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割据型垄断等,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
现场合影
活动最后,王跃生教授与在场同学合影,并为同学们写下寄语“科学的理性,需要人文的底色”。参加此次茶座的同学表示,王跃生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与体悟对于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问题的分析精辟凝练、深入浅出,鼓舞着我们在学术研究中进一步关注个体和“人的需要”,以人文关怀指引学术实践,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学术话语体系,以实干与奋斗书写伟大变革新篇章。
王跃生教授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我国经济学领域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经济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潮流中,要有无惧风浪的心态、把准航向的笃定和乘风破浪的本领。青春献礼,奋进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新时代北大青年将矢志坚守学术初心,不断锤炼过硬本领,将青春热血化为奋斗热忱,汇聚起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磅礴力量,在学术报国中勇担青年时代使命。
第105期教授茶座·微语录
微语录·一
无论经济学如何技术化、数学化、科学化,它终究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以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它更需要社会的关怀与人文的关怀,这就是问题的缘起。
微语录·二
所谓经济学的社会关怀、经济学者的人文情怀,指的就是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应当更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与人的行为,应当更加重视现实世界,而非走向纯理论化或抽象化,应该贴近真实,而非与其渐行渐远。这就要求我们把历史认知、哲学思辨、文化因素引入到经济问题的研究当中。
微语录·三
我们往往需要从社会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历史的角度、传统的角度、习惯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来认知与探讨,这就是我个人所理解的社会关怀与人文情怀。
微语录·四
只有一个稳定而成熟的社会,才会产生微观的思想和量化的思维,才会产生边际的范式。
微语录·五
中国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之中,拥有巨变的社会与巨变的制度,这要求我们拥有宏观的思维与宏大的格局。
微语录·六
学科的细化与分化是自然的、普遍的,但是它不应该排斥学科的综合化和交叉化,两者是并行不悖的。
微语录·七
学术研究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不行,只见森林而不见树木也不行,应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经济学应该既关注具体问题,又关注其背后的社会和人文基础,以综合性的视角看待问题。
微语录·八
工具和思想不可偏废,理论和现实不可割裂。
微语录·九
我们的研究不从书本里来,不从外国期刊里来,一定从中国的现实里来。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做学问,要脚踏实地想问题,这就是经济学的社会关怀、人文情怀的学术价值。
微语录·十
既然问题来自真实世界、现实世界,那么学者们也应该到生动的现实世界中去,把研究做到现实生活里来。
文字:文云昊
摄影:郝静、李媛媛
排版:王秋硕